生活可以苟且,但是心中一定要有诗和远方
文/第一滴露珠
“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的田野。你赤手空拳来到人世间,为找到那片海不顾一切……
今天你有没有在一遍遍地听这首歌?
《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许巍的新歌,高晓松作词作曲。
很久没有听到许巍的新歌了。许巍的歌声和吉他依旧有着打动人心的力量。但今日的许巍,歌声中少了彷徨与沧桑,多了几分平和与从容。人过中年的许巍成熟了。他清楚地知道自己在做什么,该做什么。
或许有人觉得许巍老了。不再“摇滚”。但我喜欢变化的许巍。前进的许巍。
摇滚是什么?难道摇滚就是愤世嫉俗就是嘶声呐喊?就是叛逆颓废、忧郁彷徨?不,我觉得摇滚的精神本质是不认输不妥协不与世俗同流合污。
曾经,汪峰的《怒放的生命》、《飞得更高》、《美丽世界的孤儿》是我电脑上的单曲循环。后来,就变成了许巍的《蓝莲花》、《时光》、《漫步》、《曾经的你》……
青春年少的你我,心里满怀着对诗和远方的梦想,远走他乡。我们对生活倾注了全部的激情与梦想,生活却回报我们以失败和挫折,伤痛也遗憾。于是,我们愤怒,我们忧伤,我们孤单又彷徨。于是,我们听摇滚乐,和着歌者的嘶吼和倾诉,来宣泄我们对这个世界的不解不甘与迷茫。
许巍,曾经吟唱着“我只有两天,我从没有把握。一天用来出生,一天用来死亡。我只有两天,我从没有把握。一天用来希望,一天用来绝望……”;他曾经唱道:“我的身体在这里,可心它躲在哪里。每天幻想的自己,总在另一个地方”。
是的,年轻的我们,总以为生活“在别处”。别处的风景,别处的爱情,别处的诗情画意,都时时撩拨着我们,诱惑着我们,让我们鄙视自己当下无聊乏味、千疮百孔的生活。
然而,生活真的在别处吗?当你来到了“别处”,会不会发现它又变成了彼时的“此处”?
曾经绝望抑郁的许巍,最终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觅到了心灵的家园。老庄的寄情山水,禅宗的明心见性,让许巍的心智变得恬淡从容,他的歌,也进入了一重新境界。《空谷幽兰》、《世外桃源》、《喝茶去》、《悠远的天空》,生活不再“在别处”,不再忧郁迷惘,踏踏实实、平安喜乐。
每个人的心里,都曾经住着一位“摇滚少年”。许多人都有过做“愤青”的经历,但随着青春的远去,当年的“愤青”分化为了种种:有的人抛掉了愤怒和叛逆的心,也忘怀了诗和远方的梦想,随波逐流浑浑噩噩,活成了曾经最鄙视的自己;有的人只长年龄不长心,由当年尚有几分可爱和激情的“愤青”,转变成了令人厌恶的“愤中”或曰“老愤青”,甚至成了网络上的“喷子”;还有的人,整日沉迷于追名逐利声色犬马,逐渐淡忘了自己的本心,忘却了年少时的纯真和梦想。
不过,更多的人,虽然看上去普普通通,虽然日日奔波劳碌,为了生活而苟且,却一直在心里装着“诗和远方”。
远方有多远?也许远在天边,也许就在你心里。
我们的生活里不一定非要每日琴棋书画诗酒歌,不一定非要动不动就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清晨公园里的第一声鸟鸣,夏日荷叶上滚动的晶莹露珠,迎春枝头绽放的第一朵金黄,新生婴儿的响亮啼哭,平凡的生活里其实并不缺乏美和情趣。热爱生活的人才能发现生活的美丽之处。把平凡的日子过得生动,过得悠然自乐,才是真正拥有了“诗和远方”。
许巍的这首《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有三个场景:第一个场景,是年少的自己,和妈妈话别。妈妈告诉他,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的田野。第二个场景,少年带着妈妈的提醒,独自去远方,寻找自己的“那片海”。第三个场景,当年的少年做了父亲,儿子也已长成了少年,这时的父亲想对儿子说的,正是妈妈当年对他说的那句话: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的田野。
有一天我们终将老去,而我们的孩子会长成我们当初的模样。生活,就是一个不断的轮回,也是一个不断升级的过程。
愿你我,在苟且偷安的日子里,心里依然装着诗和远方。心里有诗,生活如诗,心里有远方,生活在此处。
就像许巍那张专辑的名字:《每一刻都是崭新的》。
每一刻都活出崭新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