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一张图在微博很火,讲的是90后已经不是孩子了,90年的已经27岁,99的也全部成年了。
90后正式退出舞台,正式迎来00后的世界。
突然间倍感心酸,我们也要面对长大这件事带来的种种副作用了。
2011年,我还在念初一还是初二,那时候大家聊天还是喜欢用电脑,养qq宠物,名字还带最非主流的符号,qq签名也一如往常的忧伤,那时候大家上课不听讲偷看的不是手机,而是各种各样的课外书。
班里同学谁买了一本漫画或者小说,在课上偷看的时候被同桌发现,同桌一般都会悄悄地说:
“诶,你看完借我一下吧。”
那时候青春文学类的小说真的很流行,要不就是言情,要不就是以郭敬明和韩寒为代表的文学类的书。
《幻城》大约是第一本在我们班高度流行起来的书,那时候我真的觉得他顶有才了,17岁就有如此文笔,实在佩服,虽然有些情节我已经淡忘,但难以忘记那个时候他的书让我脑海中营造出来的那个奇幻的世界。
后面他的书真的在我们班越来越流行,《夏至未至》,《悲伤逆流成河》等等一系列的作品,只要有一个人买了,班里的同学都会轮流借着看。
在炎热的夏天课堂上,放学回家的晚上,几个结伴一起回家的同学偶尔在路上还会谈论起书里的情节,书里的人物关系等等,偶尔课桌上会出现一些铅字的忧伤句子,有些也是出自他的作品。
那时候大家读他的书有时候不是因为有多好看,而仅仅是因为很多人都在看,也确实算一种流行趋势,贴合了那个时期少年们的内心,都带着青春明媚的色彩。
时至今日,这些作品都一部一部被拍成了电影或者电视剧,一步一步,让我想起曾经的那些青葱岁月。
还记得15年《小时代4:灵魂尽头》上映的时候,尽管外界风评不是很好,大把影评人说这是个商业烂片,三观不正,但是总觉得这部电影像一个结尾,青春的尾巴,所以我和朋友还是去看了。
然而没想到最后竟然还看哭了,尤其是电影结尾的那场大火,我控制不住得偷偷吸了吸鼻子,发现没有带卫生纸,强行憋回了眼泪。偷偷的用余光看旁边的朋友,她眼睛里也闪着泪花,但我们都默默的没有说破。
有时候感动只为一刹那的一个点,也忘记了是哪一个点,突然让我想起曾经那些岁月,大家一起兴致勃勃的谈论着某些事情,学校的广播里放着课间休息的歌曲,叽叽喳喳的声音围绕在周围,窗户外的篮球场上人影攒动,篮球撞击地面的声音和一阵一阵的惊呼声交错在一起,干净统一的校服,清爽的马尾软糯的头发,男生干净的球鞋。
这大概是最好的年代了,我们的青春时代。
即使过去大约5,6年,我可能对《小时代》书中的情节淡忘的差不多了,但记得印象中的南湘长发及腰,顾里利索干练,唐宛如搞笑幽默,林萧的温柔体贴,也记得上海大都市的繁华与璀璨,也记得她们四人之间互相羁绊之深之切。
电影让每一个书中不那么形神具体的人物有了依托,也更让人有了想象。
没办法谈及电影本身,因为不具备专业的电影知识。影评大概网上一搜,全是抨击这部片子的。
但是我觉得它再如何没有营养,也没有关系。它带着一种青春的气息,过了那片草地的人是没有办法理解的。
“没有人能够永远年轻,但永远有人正年轻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