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就像吃饭,吃多了不运动,会肥胖。
1
不知从何时起,关注了一些知识IP的公众号,稀里糊涂的被拉进了一些打着“知识分享”名号的群。群里要么是计划一个月读多少本书,要么每天分享各种“干货”。偶尔进群看看竟也感觉眼界大开,每天都会有些新想法。但是久而久之,果不其然的审美疲劳了。
对,审美疲劳了。
在这个信息爆炸,人人提倡分享经济的时代,知识似乎从未变的如此廉价,获取知识从未变的像今天这样容易。人人都可以直接借助社交工具轻松和各种“大神”建立起链接,每天学习大神分享的干货,似乎思考进步变得如此容易。
但久而久之,慢慢感受到自身的无力感---------跟大神学了那么多概念,干货,思维也开拓了不少,但是自己为什么还是用不了?
2
比如我看很多公众号,知道了很多关于结构化思维,金字塔原理,刻意练习等学习和思考方法,以及通过看财经分析文章,学习别人系统思考问题的方式。毕竟大神,把这些枯燥的主题写的深入浅出,看起来趣味十足,思考吸收也没有任何难度。看完之后一般会激动万分,想很快将这些学到的方法论投入实践。
但是当真的实践的时候,却发现不知从何下手,即使实践了也很难持续下去。后来才发现,表面上好像理解了这些大神的方法论,但是实际上总感觉差那么一些东西。
这就好像让一个刚进入饭店没多久的服务生去当大厨--------看似他每天进出厨房,把大厨的一招一式都记在心里了,揣摩的也很到位,点评起来更是头头是道。但是如果哪天大厨有事,你要是把这个服务生叫来顶替大厨,他百分之百会搞得一塌糊涂(不要被影视剧里的励志情节骗了),原因就是断层了。
就像是一栋楼中间几层还没盖到,就想一口气把楼顶封了,大楼是肯定盖不起来的,因为中间“断层”,大楼没有了坚固的支撑。
3
而我们的“断层”就是缺乏在实践上深刻的体验。
“你要想知道梨子的味道,最好的办法就是咬一口,尝一尝”,就算现在有个研究梨子味道的专家,在我面前拿着一本大部头讲了一天关于梨子的味道研究,我对梨子味道的认识似乎有了远超一般人的“深刻见解”,但是可能我还不如身前走过的一个吃着梨子的小屁孩感受的真切。
这就是实践体验的“断层”。
想到这里,我才发现即使媒体发达的今天,知识的“门槛”也从未变矮过--------因为离开了自我的实践体验,一切所谓的干货都免不了肤浅。看似我们读懂了一片文章,了解了一个观点,但是因为缺乏建立在实践体验层面的反思理解,这种知识在我们进行实操时,总免不了“书生气”。
4
这个在中百一个物流中心参观时,感悟最深。
在去吴家山物流仓库之前,我对物流周转的理解就建立在以前看的一些文章上。再加上因为“大数据”概念比较火,于是我就想当然的将物流周转想象成一个完全可以依靠大数据支撑的流转系统,通过对以往进货出货,季节销售数据的分析,从而最精准的预测进货出货量,统筹时间,从而实现库存接近零库存,零积压。但是当到吴家山仓库时,看到仓库里满满的商品,我就很自然的向带领参观的管理人员问了一个问题:难倒不可以通过对以往进货出货量,周转周期历史数据进行分析,从而提高库存周转,提高仓库利用率,甚至实现零库存吗?
管理人员听了我的问题,直接回答:你把这个想的太简单了。我们进货出货都要和供货商商量价格,那么多供货商相互价格竞争,我们要考虑成本,再加上物流天气等等各方方面的因素,每批货进来要考虑的问题多了去了,不是你分析下以前的进出货数据就可以解决的。下午再听负责物流的总经理分析物流选点的各方面因素分析,更加觉得以前从书本学到看似系统,实则太过肤浅。
“把自己的生活当做正文,把书籍当做注解”似乎经历过这次经历,我才真正理解爱默生这句话的含义-------实践体验永远比文字层面的知识本身更重要。
5
饭吃多了不运动,会肥胖。
同样,信息爆炸的时代,知识过载,如果缺乏实践,反而会适得其反。
因为这会让人陷入一种表面无所不知,而实际上又一无所知的状态。相比一般的无知,也许这种隐藏的无知更可怕。
大神的干货虽然很有价值,但失去了实践体验就容易成为架空的楼阁。与其刷公号学大神,不如立刻行动,在实践中总结经验,在战争中学习战争。
自勉亦共勉。
不做无聊之思,难度有生之涯
一头喜欢阅读,思考,实践的骡子,有爱有趣有温度,欢迎来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