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上高中的时候,学校奉行铁打的班级,流水的学生。我所在的理科实验班只接纳考试年级排名的前35位,如果期末考试掉出了这个排位,就要离开这个班级。
所以无论平时大家多么嬉笑怒骂,插科打诨,可是总有这层淘汰制的高压线紧绷着我们的神经,萦绕在心头挥之不去。
那时候最常听老师说的一句话就是:等考完上了大学就好了。似乎大学就像天堂一般,进去了就再也不必如此辛苦地复习功课,自然也不必再纠结自己的年级排名。
后来,我考上了人大。发现身边很多同学都被老师如此安利过,而这样的结果就是大家在大一的一年里形成了特别鲜明的对比。
那些已经将学习内化为自主选择的同学依旧保持着高中的良好习惯。认真上课,认真笔记,认真复习,于是年末考试的学分绩high到吓人。
而那些在高中的刻苦完全是被管控和逼出来的各位,尤其是脑海里印下“好不容易上了大学,我可得放松放松”的同学,一旦没了约束,果真过起了无比逍遥的日子。只不过,年末考试的学分绩一出,才幡然惊觉自己已然退出曾经的学霸之列。
很多人都这样受到了当头一棒,于是觉醒奋起直追。可是大一这一年努力的差距,却已是板上钉钉的结果,再也追不回来了。
自主选择和自我约束的能力在高考前后对人生的影响有天壤之别。
高考之后的日子里,大部分时间都不会再有“老师”引领和督促着你学习,考试复习尚且连参考书都没有,对一件事的评判就更不会有绝对标准的正确答案。
而这才是生活原本的样子,非黑即白的总是少数,灰色才是常态。所以,高考结束其实才是人生真正的开始。
2
学习虽是一件苦差,可亦是一件简单的事,至少目标明确,规则清晰。
而且高考以前,这是你唯一的正经事,所以每个人都心无旁骛,全力以赴。你只要肯听话,按照老师的指导,好好努力就可以离满分更近一点。
可是自打上了大学,就连学习这件事都变得自主了很多,更何况你的生活还远不止这一件事。你的确不需要再盯着可恶的年级排名看了,也没有一套明确的机制要淘汰你了。可是每个领域其实都有优劣之分,可以拿来比较的排名反倒多得让你眼花缭乱,然后很可能你不经意间就被落在了八丈远以外。
譬如你发现身边很多校园里的风云人物,都是学习、社团工作、企业实习多面开花,样样风生水起。于是你心向往之,也想见贤思齐,丰富一下自己生活。可是常常是哪个都觉得不错,就是不知道要从何做起。
因为你太习惯于从“听话”中获益,此时忽然变得没话可听,自己也就没了主意,于是你迷茫了。
我发现大多数常常感慨自己很迷茫的人都是当年那些听话的孩子,而且大部分来自普通家庭。
因为倘若家长足够厉害到可以一直安排好孩子的一生,其实听话亦是一条捷径。只不过此时你的抱怨可能是不愿意接受安排好的一切,但是你并不会感到迷茫。
就是那些不能一直得到家庭的庇护,可是又被教育得乖乖听话的孩子,一旦当他们失去了指导,不知自己在未来该何去何从,所以才会迷茫。
结果大多数迷茫的人都去随了大流。
看着别人各种证书,自己也去报个班复习;看着别人牛逼闪闪的实习,自己也去社会上试把水;看着别人在社团里挥斥方遒,自己也去混个一官半职。
大学四年下来,每天同样是忙忙叨叨,可是一转眼就要毕业了,依旧没搞清楚自己的目标。
因为你在用战术上的勤勉掩盖自己战略上的懒惰。
你不愿花费时间和精力找寻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情,而是为了图简单和安心选择了随大流。亦步亦趋的跟随可能会让生活变得充实,但是未必会带来真正的快乐和成就感。
3
当你面对不再唯一的标准,不再统一的评判方式,选择就比努力更重要,因为只要是自己选的,就一定会努力。
真正的快乐和成就感统统都与内心有关,你是真的想做还是被迫去做,境界一定不同。所以在怎样选这件事上,别人的话不一定要当真,但自己内心的声音却非听不可。
我高中的闺蜜,一枚爱码字,爱文学的文艺女青年。因为高考落榜被调剂去了不喜欢的金融统计类专业,原本毕业可以顺势去银行,可是偏就坚持了自己的喜好,进了传媒行当。
当时很多人都为之惋惜,甚至不解。可如今她自己创业,公司做得有模有样,日子同样有滋有味。就算要熬夜赶稿,通宵加班,也是自己心甘情愿。没有被迫,自主选择,所以对自己行为的约束亦是自发而成,就不会有抱怨的借口。
我从很多年前就开始关注谢娜,那时候她演一个叫做《幸福街的故事》的情景剧,还和刘烨在一起。
谢娜不算漂亮,当不了花旦,而谐星的路线在当年亦是不入流之选。多年后她接受采访,说自己从小就爱表演,而且走的还是模仿媒婆逗大人乐的喜剧路线。
而在如今这个全民爱逗比的时代里,搞笑反而成全了她真实亲切的形象,倒是那些正经的花旦们,不免让人感到又端又装。
我相信,那些最后了实现自己梦想的人走过来的一路上一定也听过很多放弃的劝解。可是在你心生犹豫的同时一定会不甘心,而这份不甘恰是自己想做和被迫做之间的差别。
当你走到了最后回看来路时,你一定会发现,那些曾经的好言相劝都变成了如今的赞美之词,每一句都映衬着你现在耀眼的光彩。
4
进入6月,所有人一下子都回到了当年的高考时分。其实自己朋友圈里真正迎接高考的没几人,可是大家都纷纷借此来话当年。有的感慨那时复习的辛苦,有的后悔曾经努力的不足。
高考是个分界线,在那之前,大多数人还是只知道乖乖听话的傻白甜;而在那之后,你拥有自己人生全部的选择权。不会再有人告诉你100分的选择是什么,可是你最终的选择,结果要由自己来承担。
我们成长路上的每一次伤心和后悔,庆幸或愤怒,都会沉淀成你下一次选择时的预判。然后你人生中每一次重大的选择,又决定着自己未来一段时间内的生活状态,以及下一次选择的起点。
我特别不喜欢一类感慨,就是“想当年我也XXX”。我总觉得,假如自己真的热爱,为何当年不做如此选择?如今有这感慨的心气儿,为何不再努力一把?
所有放弃的决定背后都是不够热爱,那些真正发自内心的选择,我相信一切付出都会变成享受,然后念念不忘,必有回响。
当你在高考结束那天追忆当年的时候,不妨也去想想自18岁至今,自己到底坚持了哪些热爱的方向?又放弃了多少曾经的梦想?
然后站在当下,好好思考一下你所期待的自己未来的模样又将如何。从今起重新出发,向着这个方向去努力,不留遗憾,不再后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