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结构:
1、感受的范畴
2、什么是“我”的想法?
3、对于“我”的想法的误区
4、感觉和头脑的区别及感觉的优点
5、怎么应对对于“我”的想法的误区?
问:哪些想法是自己的?哪些想法是别人的?
回答这个问题,逆向思考很重要。如果说是因为信息爆炸导致不知道自己的想法是谁的,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你”(或者说“我”)们是“信息”作用的对象。但是因为接受的信息太多,不知道自己的到底想要什么。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两个拎同一样东西(你可以理解为作用对象),一个力量更强,一个力量较弱。那重物到底运动轨迹是怎样的呢?假设两个人的力量差不多的情况下,那基本上保持静止。假设甲(向东走)的力量更强,那物体一定是保持向东运动的趋势,乙只能妥协,被拖着往甲的方向移动或者说尽力追上甲的节奏。
这个例子是不是类似于,你的头脑被灌输各种信息,然后你以为这是你的想法。
常见的哪些想法是别人的?最容易证明的就是以下的几种情况:
(一)
你目前不想做,但大环境下(能对你造成影响的他人,可以是无亲缘关系的人)说了很多遍的想法是别人的。
按照主流的观点来说:好好“读书”这个命题。
应该是好的想法吧,或者说对的想法吧。
在你的生活中有没有遇到过这样的情况?
有的人不善于书面的文字内容,但是动手实践的能力很强,结果也过的还不错。那么这个人,可能就会说读书无用还是读书有用?
我们来考虑一下这个人生活的环境:
两种情况:
(1)生活的环境很糟糕,身边的大部分人都主张读书无用。如果说大环境如此,他对“读书”这件事也没有兴趣。但是他生活的大环境和整个大环境却是相悖的。那可能是是他的想法也可能不是,因为环境潜移默化的影响了他。
(2)生活的环境很不错,身边的人也主张读书有用。但是就是读不进去书本知识,那他的身体是诚实的,对于他来说“读书”就是无用。可能这个观点是谬误,但是他没有尝到甜头、也就是说“谎言”只是没有成为他的真理。如果后期事业触到了天花板,他明白“读书”这个事情只是获取知识信息的一种手段,他主动去选择他需要的信息来提升自己的事业。那这个时候,他找到了自己的真理,实用性的与他事业相关的书是有用的,那他的观点又会发生转变。
(二)
你周围的人最常灌输给你的,但是你接受的信息不对等、不准确造成的目前的想法不是你的想法。
都知道健身是一件好事。
许嵩有一首歌叫《幻胖》,可不可以理解为周围人经常强调苗条是种美,所以你觉得她美。但是你对这个度没有概念,你不是觉得健身是好的,而只是觉得瘦是好的,这是两个完全不一样的概念。这是因为信息爆炸却没有选择适合自己的内容,造成的一个不良后果。
但是你的身体已经告诉你,你这样已经够了,不要再减了。过度减肥(而不是健身),脱发等等都是身体给你的信号。
解决措施:
1、倾听身体发出的信号。
2、选择从你自身出发需要的信息。
3、时常更新你的信息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