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又看了遍《走向共和》,看到慈禧向八国联军宣战那段,开始觉得慈禧太后很不明智,毕竟甲午海战日本一个小国都打的清朝狼狈不堪,更何况八国联军呢。但是在二遍之后我逐渐的改变了些自己的看法。声明,本人对清历史并不了解,所发观点皆根据电视剧内容进行推论猜想,如有不妥之处,还望大家指正。
首先提出我的假设,慈禧宣战政治之利有两条,一是可以转移内部政治矛盾,二是可以借洋人之手剿掉义和团,下面来开始论证。
八国联军入侵之初正值康有为变法失败没有多久,康梁派虽然跑到日本,但在此之前立宪在国内是受到很多人响应的。外国媒体把康梁皇上划为维新派,把慈禧这边划为保守派,朝野下面议论纷纷,此时人心极度不稳。恰逢八国联军入侵,此时宣战举国可以同仇敌忾,可以很好的转移国内矛盾,把保守派与维新派的矛盾转移到侵略与反侵略上。
这个时候的义和团据称已经发展到百万之众,义和团虽然口号是"扶清灭洋",而且由清军将领总领,但他们毕竟没有正规编制,各有各的的小头领,相当于乱民。这些人就会造成社会不安定因素,严重说,可能会威胁清政府的统治。这个时候慈禧若不宣战,那就是与义和团政治主张不符,当时义和团民大多是饱受洋人欺负,加上吃不饱饭,要想稳定人心,首先得弥补义和团民的损失,可大清积弱,哪来那么多钱去给他们补贴。若是做不到,义和团民就会对清政府失望,他们的怨恨发泄不出去,就会认为清政府懦弱,再加上之前外媒的维新保守之说扇风点火,义和团可能会把愤怒转移到太后身上,这个时候谁振臂一呼,喊出"入京勤王"也是可能的。宣战一来可以借洋人之手剿灭掉大批义和团,二来可以使公众对洋人仇恨更深,从而在战争中站在清政府一方。
以上就是这次宣战的两利,下面我们来看下这次战争中的一些让人困惑的地方。
既然是宣战,两广总督李鸿章和湖广总督张之洞为什么按兵不动,虽然电视剧里的解释是他们深明大义,拒不出兵。但实际看来,在此危急存亡之刻,拒不出兵,难道不会让太后对他们产生隔阂吗?公开违抗命令,这让太后威信何在?太后不会觉得他们此举是谋反前兆吗?太后回銮之后为什么不处理他们?他们是否接到太后密才不出兵?直隶总督荣禄为什么也没参战?既然是宣战,不拿出家底去血拼这是抵抗侵略者的态度吗?清庭后来对义和团改扶为剿,根本原因是什么?容大家自己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