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公司里总是听到有人在相互调侃——今天你自燃了吗?
或者有人说——今天你被点燃了吗?
还有人小声问对方——我今天看起来像灭火器吗?
每次听到有人这么说,我们都会极有默契地相视一笑。
这个看似段子的话出自于人力经理之口,他从北大心理系毕业,是一个幽默又风趣的28岁男子,虽然年龄不怎么大,但是论起对世事的洞察来,我们公司里也很少有人能与他比肩。
最近正是毕业季,一向积极秉承着吸收新鲜血液理念的人事部门,迅速招收了一批新员工。最近招聘工作结束,人力部门开始对小鲜肉们进行一系列培训。
培训的第一天,人力经理胡先生就亲自去给实习生们上了第一课,得知这一培训计划后,许多老员工也都赶来凑热闹,当时的场景简直可以和作家签售见面会有一拼。
就是在那次培训会上,思考问题从来不走寻常路的胡先生提出了这一论点:一个公司里一般会有三种人。一种是自燃的人,他们不需借助外界的任何刺激或鼓励因素,每天都能活力满满地出现在办公室,在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工作时,他们往往还能带动他人的积极正面的情绪,这类工作,人被称为自燃;一种是可燃的人,就是在别人的带动或者影响下,或者是在涨薪之类的外界因素的刺激下,一般能够转换自己的消极情绪,从而能很好地处理好自己的工作;最后一种就是灭火器一样的人,每天都像一个行走的洒水车一样,走到哪冷水就会泼到哪,不仅别人带动不了他,很有可能那些可燃的人也会被灭火器浇灭。
胡先生总结道:“公司里最喜欢的就是自燃的人,但是一般情况下,可燃的人占据一个公司的绝大比例,至于那些灭火器一样的员工,一直是我们避而不及的,所以……”
胡先生话还没说完,就有人开玩笑般抢着说到:“坚决不做灭火器!”
满室哄堂大笑,气氛顿时嗨到极点,胡先生接着说:“对,最好大家都去点燃别人,每天都反省一下,今天你点燃别人了吗?或者今天你被点燃了吗?”
从那次培训结束以后,大家都记住了这三种分类,并且时不时就会拿出来相互调侃一下。
不得不说,即便是自认为每天都元气满满的我,在听了胡先生一期培训会后,也不由自主地陷入了沉思——我是自燃的人吗?
显然不是,因为每天到达办公室后,我心里想的都是怎么做好自己的工作,有时身体状况不好时,我心里就会想着怎样才能快一点、轻松一点度过这一天。无论是身体好时,还是精神疲惫时,我从来没有想过,要去做一个可以点燃别人的人。我只想着要去做一个完成自己分内工作的人。
正好前段时间刚刚调薪完毕,我无意中知道,同时和我一起进入公司的同事工资和我是不一样的,有些人的工资涨了30%左右,还有人工资只涨了5%左右,我有些不明白涨薪的标准是什么,于是悄悄去问胡先生。
胡先生笑着说,毕竟我们是做人力工作的啊,你们表现如何,其实我们大家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
他接着说,之所以给其中一人涨了30%的工资,是因为他完全应该拿到这么多工资,过去的一年内,他每天的精神都很饱满,工作也很积极。不是说要帮别人做工作,而是他很有为整个公司考虑的意识,他不愿意公司的进度被某个人拖慢,所以总是以非常积极的态度去引导大家更好地完成工作,人力部门一致认为他是个成功的领导。
我有些不明白:“那另一个人呢?他最近两个月工作态度超级认真的哈,这我们大家都是有目共睹的。”
胡先生意味深长地看了我一眼,他说:“你还是太年轻,所以有些事情你看不懂,”他挥挥手示意我不要急着分辨,然后才慢条斯理地说:“那个谁就是喜欢耍些小聪明,他知道我们每年大概都是这个时候涨薪,所以在涨薪前两个月开始努力工作。但是我们看得很清楚,他之前心态可没有那么好,每天都是以敷衍的态度在工作,以为只要完成自己的工作就好了。”
我有些明白了,原来一个人的属性是自燃,还是可燃,抑或是灭火器是这么重要的一件事情啊。
胡先生笑着拍拍我的肩膀,做出一副睿智长者的姿态跟我说:“虽然说后生可畏,但是你还是嫩了点,好好学习,争取有一天把我们这些前辈拍在沙滩上。”
我不知应该作何回应,只好呵呵笑了两声后准备离开。
彼时正好胡先生的电话响了,于是我顺理成章地结束了和他的对话,准备坐电梯回办公室。
在坐电梯的时候,我还在想,也许我真的只是一个可燃的人,所以工作做得还是不如别人出色。但是最起码我不是一个到处泼水的灭火器,因为我喜欢自己的这份工作,所以每天去到办公室时,心里想的都是该怎样才能做好自己的工作,也许对我来说,目前能做到这一点已经不错了。
希望明天或者不久的明天,我可以成为一个真正元气满满的自燃姑娘,到时候就轮到我到处“点点火”或者“煽煽风”了。
我是唐娜酱,混迹于职场且热爱着工作的我们一起努力自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