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晚清重臣、“湘军之母”胡林翼,一个让毛主席都敬佩的历史名人
文/狂风啸月
文章声明:本文章属于“不易君子”原创内容,请您尊重原创,转载请联系本号。
图片声明:本文内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本号。
盗用警告:本号已与“维权骑士”签约,可实时监测全网盗用文章行为,请遵守道德底线,莫伸手伸手必被捉!
湘军之母胡林翼的家国往事。
没有胡林翼,就没有后来的名声赫赫曾国藩,也没有后来引得春风渡玉关的左宗棠,更没有有着东方普鲁士之誉的湘军。
后来出任过广东巡抚的、中国第一代外交家郭嵩焘曾说:“数十年来封疆大臣,治、行、才、望,莫获逮胡公。”
少负恢宏壮志
公元1861年,胡林翼49岁,于武昌走完了他峥嵘的岁月。49岁在当时百姓当中不算是早逝,但对于一个养尊处优的封疆大吏来说实在是短了些,毕竟同一时代的李鸿章左宗棠活过了70,就连体弱的曾国藩也活过了60。
父亲是清朝探花,林翼虽然是“官二代”,但从小胸怀大志。二十一岁时,林翼拜访其岳父两江总督(大致为江西安徽江苏三省省委书记兼军区政委)陶澍。陶澍是当代名臣,清朝经世派杰出代表,政声极佳。林翼在其住所寓居一年,林翼见陶澍革旧立新,深受熏染。
在给父亲的信中,他写道:“岳丈公退之余,辄与男长谈。岳丈胸中本极渊博,加以数十年来宦途阅历,上下古今,融会贯通,每及一事,旁证曲引,判断洞中窃要,于男进益,非浅鲜焉。”
陶澍以他的亲身模范激发林翼“修齐治平”的理想信念。随后28岁中进士,不久朝考选翰林成为庶吉士。自明朝以来,庶吉士就是进士中的进士,成为庶吉士,就意味成了宰辅的重点培养对象,如果顺利熬上几十年就能够位极人臣,但时局动荡,国家风雨飘摇,他放弃了京城的荣华富贵。
42岁时毅然以一介文人之身亲带一旅征战太平军,43岁因战功被授署理湖北巡抚(大致为湖北代省长),他的家国往事从此开始了。
力扛湖北时局
中华大地满目疮痍,洋人的坚船利炮打开了中国的大门,人民生活在极度贫困当中。太平天国开始虽然打着推翻清政府,驱逐洋人的口号,但当起义军进入金陵城,其领导蜕化,躲进深宫,醉生梦死,其起义性质已经发生了变化,大地硝烟弥漫,江浙几乎被完全摧毁,太平天国下人民的痛苦比起清政府有过之而无不及。
林翼接手的湖北,断壁残垣,十之八九的土地都在太平军手里,林翼被迫偏居一隅,政令不通,其实就是一个空头省长。如此时局,林翼痛心疾首,与国藩联手用数年时间收复湖北全省,清政府终于实授林翼湖北巡抚,去掉了“代”字,担任上了正式省长。
然清政府并不信任他,有意派来了满清贵族官文担任湖广总督(大致为湖北湖南两省省委书记兼军区政委),以此制约胡林翼和分解湘军。《明会典》载总督管军事,巡抚管民事。但事实上两者权责一直不清晰,尤其是督抚在同一座城市,相互争权夺利,前几次湖北陷落,巡抚被杀,督抚不和是重要原因。
此时曾国藩回家丁忧,刚刚取得一点优势的局势摇摇欲坠。林翼振臂一呼,把没了统帅的湘军再度组织起来,以至于不成为一盘散沙。官文其人不学无术个性贪婪,名声极差。林翼一方面周旋官文,一方面重新组织湘军,积极为国藩出山做准备。
战火滔天,林翼从无到有,在极其困难的情况下艰难的重组湘军。湖北自古就被称为九省通衢,林翼为湖北的收复呕心沥血。当时理学传统极其浓厚,士大夫尤为注重自己的名声,林翼自然也不例外,但这次他自污名誉,抛弃大夫成见,主动示好拉拢官文,官文喜欢钱,林翼就送她钱。
官文的宠妾过生日,官文发请柬通知武昌城里的达官贵人前来祝贺,日过午时,没有一人来,林翼却带着他的家人,锣鼓喧天的前来祝贺,还让母亲认官文的小妾做干女儿。此举遭到了当时一批士大夫的讥讽,甚至国藩还一度认为他有失大丈夫气节,但他私下又何尝不是惭愧万分,为了国家,他忍辱负重,官文最终成为了他的同盟,并积极支持湘军,保举国藩再度出山。
到此,湖北与湖南成为湘军最坚固的大本营,为后来湘军以上制下,攻克金陵,最终击败太平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无愧湘军之母
世人每谈及晚清湘军湘人,曾左往往挂在嘴边,常常忽略了林翼,事实上没有林翼就没有后面的国藩和宗棠。
林翼的功劳名声一度大过国藩,在国藩回家丁忧期间,他稳住了湘军,成为了湘军事实上的统帅。国藩出山后,他完全可以自己带领湘军,建立不朽的功业,但他毫不吝惜的将湘军全数交付国藩,甘居老二。
林翼在湘军内部起着润滑剂的作用,当时各方势力拉拢湘军将领,企图分裂湘军,林翼斡旋其间,湘军得以一直保持战斗力。
国藩忠介耿直,以儒家忠军报国的理学传统治军,可在当时那个世风日下的时代,并不是每个人都有国藩那样的道德情操,湘军猛将鲍超因事回家,后来战事吃紧,国藩连发数信催其回军,鲍超却行动缓慢,只有林翼懂鲍超,他给鲍超送去黄金若干,鲍超立马回军。
在湘军当中一些将领因为私事不敢说与国藩,往往会跟林翼说,林翼是当之无愧的湘军之母。每论及功劳他又往往让与国藩。义无反顾的支持国藩。
宗棠仅为举人,出身不过中农,在林翼的推荐下,才得以出山,任湖南巡抚幕僚(大致为省政府参事)。期间与永州镇总兵(大致为永州军分区司令)樊燮发生矛盾,樊燮是湖广总督官文的人,官文乘机向咸丰检举宗棠,咸丰帝授予官文全权查办宗棠,一经查明无需汇报,可就地正法。此时的宗棠陷入了人生绝境,走投无路。
曾胡积极营救宗棠,宗棠藏在国藩军营,林翼积极联络官员保举宗棠,“国家不可一日无湖南,即湖南不可一日无宗棠也”,这是当时咸丰帝近臣潘祖荫保举宗棠时的奏言,据说咸丰看到这句话时深受影响,经国藩林翼的多方斡旋,宗棠最终转危为安,为国保住了后来收复新疆的宗棠。
宗棠性格孤傲,也只有林翼能与其打好关系。宗棠与湘军内部许多人合不来,与国藩更是如此,虽然同为湖南人,宗棠天资聪颖,但是缺乏考运,科举不顺,只是个举人。国藩天资就显得拙劣一些,中举晚于宗棠,但是后来居上,后来一举登第,中了进士。
在宗棠心里一直有“瑜亮情节”,宗棠一直看不起国藩,觉得在当今时代国藩抢了他的风头,湘军的统帅应该是他而不是国藩。林翼在时,他们俩和谐相处,林翼走后,宗棠从湘军当中分裂出去,自立楚军,屡屡攻讦国藩,与许多湘军将领决裂。
在清代,地方督抚的人事安排问题一直都是敏感问题,各地督抚各做各的事,互不干预,人事问题一般皇帝不主动咨询和授意,大臣也不会主动提建议,督抚之间更加不会互相攻击,彼此和谐相处,否则就打破了政治生态系统的平衡,可能被认为结党营私,成为众矢之的,有很大的风险。
可是林翼冒天下之大不韪,在行将就木时检举了当时的一大批贪官污吏,举荐了一大批精干的人才,惊奇的是当时昏庸的咸丰无比贤明,认为林翼一片忠心,几乎采纳了林翼的所有建议,罢免了大批贪官污吏,林翼举荐的这批人后来大都成了顶天立地的人物,成为了为政一方封疆大吏,如李元度沈葆桢等,在晚清混乱的时局当中,顶起了民族的天。
功不必自己出
武昌江边飞驰的洋火轮,肆无忌惮的撞翻了几艘中国船只。租界内横行的洋人,横行于中国大地。吸着鸦片骨瘦嶙峋的中国人,纸迷金醉。腐朽没落的清王朝,还做着天朝大国的梦。林翼见此捶胸顿足,积极筹划洋务运动,挽救摇摇欲坠的时局。
可是上天没有给林翼太多的时间,在腐朽的太平天国陷落的前夕他走了。据说某一天为见洋船往来江上迅捷如风,即忿而吐血,不久病逝。功成不必在自己,其影响远播。他走后一批又一批的仁人志士起来,为救亡图存奔走呐喊。
林翼领导的湖北也成为了当时内地开放程度最高的省份,后来的湖广总督湖北巡抚的南洋张之洞正是在林翼的基础上训练了一大批新军,武昌起义辛亥革命,这批新军观念先进,后来成为了清王朝的掘墓人。
他的影响力甚至波及到毛泽东等当时一批国共领导将领身上。毛泽东曾将胡林翼的号“润芝”作为自己的字(毛润之),以向其表达仰慕、崇敬之情。国民党增补《曾胡治兵语录》,作为黄埔军校教材。
林翼去世后,清政府赠总督,谥文忠,在清代的谥号中,文忠被认为是仅次于文正的谥号。文者,经纬天地曰文;道德博闻曰文;慈惠爱民曰文。忠者,危身奉上曰忠;虑国忘家曰忠;让贤尽诚曰忠。
假使林翼多活一二十年,宗棠和国藩就不会分裂,宗棠和李鸿章也不会面和心不和,造成严重的内耗,林翼走后湘军内再无润滑剂,尤其是在攻克金陵国藩去世后,湘军逐渐解体。论及在湘军中的地位,林翼绝对是当之无愧的二把手。
历史不会忘记
林翼终其一生成就了国藩宗棠,成就了东方普鲁士的湘军,成就了民族,气量宏大。49岁的年纪溘然长逝,其实是为国而累死。
他为国流尽了最后一滴血,带着短暂而耀眼的光芒,如同巨大的星辰在晚清暗淡的夜空中释放出万丈的光芒,迅速坠落,在那个叱咤风云的时代,留下了一抹耀眼的光辉!
历史虽已远去,但民族从未忘记。斯人已逝,国不再弱,青山仍在,绿水长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