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会在许多地方看到类似这样一句话:当能力撑不起自己的野心时,就静下心来读书,不断的充实和提高自己。每次读到这样的话,都会有所感触,但很少有所行动。或许是因为现在处于毕业之初,刚步入社会,各种的不适与迷茫,才让我迫切的想要读书,感觉只有读书才会解救自己的内心,获得一点的平静、安稳和行动的力量。
最近在看《少有人走的路》,想说要是以前,肯定是看不下去的。应该是什么时候,读什么样的书吧。因为心静不同,想法不同,读书的感受也就不同了。读书的进度很慢,可能是好久没有读书了,看了一点点就看不下去了,以至于现在才看到第一部分的《解决问题的时机》。每看一点,就会联想到自身,有所感触。可能一直以来,我的生活都很简单,单纯。我以为自己是自律的,但是我理解的自律应该很肤浅吧。也还是第一次听到“推迟满足感”这样一个词。原来,我每次遇到事情,都是不懂推迟满足感的。总是逃避不想面对的事,尽管内心很受折磨,也不去解决。现在想来,犹豫不决是我最大的缺点了。我想,我应该要学会推迟满足感,正面面对所遇到的问题,而不是一味的逃避和拖延。很多问题,当真的鼓起勇气去解决的时候,没有自己想的那样糟糕,只是自己给自己设的障碍罢了。作者给推迟满足感下的定义应该就是我们所说的“先苦后甜”的意思吧。“不贪图暂时的安逸,重新设置人生快乐与痛苦的次序:首先,面对问题并感受痛苦;然后,解决问题并享受最大的快乐方式,这时唯一可行的生活方式。”
摘抄了下面几句话,对自己有所提醒:
1.许多人都没有付出时间和精力,去解决知识、社交、心里方面的问题。
2.人人都有这样的倾向:问题一旦出现,就要立刻解决,不然他们就会思绪烦乱、寝食难安,这样的心态显然是不切实际,但一厢情愿地等待问题自行消失,这种心态更为可怕,通常不会带来任何结果。——问题没有消失,他们仍然继续存在,他们是妨碍心灵成长的永远的障碍。
3.忽视问题的存在,反映出人们不愿推迟满足感的心理。我说过:直面问题会使人感觉痛苦。问题通常不可能自行消失,若不解决,就会永远存在,阻碍心智的成熟。我们都有这样的体验:问题降临,必将带来程度不同的痛苦体验。尽可能早地面对它们,意味着推迟满足感,放弃暂时的安逸和程度较轻的痛苦,体验程度较大的痛苦,如此才会得到回报。现在承受痛苦,将来就可能得到更大的满足感;而不谋求解决问题,将来的痛苦会更大,延续的时间也更长。
希望我可以坚持下来,让读书成为我生活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