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过年回家,陪老妈看了几集她爱看的电视剧——《俺娘田小草》。这是部15年拍的老片子,她也看了好几遍了,但还是爱看。我发现我妈现在就爱看这种励志类型的农村女人家庭伦理剧。类似的还有《樱桃》《我的丑娘》《豆腐西施杨七巧》……她都看得很入迷。
这种类型的电视剧都有类似的套路:改革开放以后,一个命运坎坷的农村女人,她存好心说好话做好事,却总是会遭遇磨难。她一直笑对生活,辛苦打拼,但每次都是在她生活刚有起色时,就会来一场大麻烦,使得她的好生活成为泡影,只好又从头开始。虽然历经困苦,女主却一直任劳任怨,保持善良宽厚的品格,最后感化了坏人,赢得了别人的尊重。
虽然电视剧中小草遇到的苦难都是剧情安排,但也确实反映了一定的现实,那就是好人遇到的坏事好像更多。为啥做个好人那么难呢?
一、好人总是会吸引到别人的伤害
好人特别善良,总是爱帮助别人,和好人相处时,总会被他们包容和照顾,时刻都在获得。有时我们想去回报好人点什么,好人又会还给我们更多。长期得到别人赠予的好处却无法回报,我们会心生愧疚,但当时我们可能并未察觉自己的心。
经常得到别人的帮助,久而久之,我们慢慢会把得到好人的帮助当成理所应当的事。而当好人状态不佳,帮我们做的事出了差错时,我们就会把错误归结到好人头上,从而理直气壮地去指责甚至伤害他们,因为这可能也是我们对自己内心愧疚感的发泄。
就像剧中的田小草,她总是那么宽容善良。她从来不说别人的坏话。弟妹给她使绊子,她都默默承受委屈,婆婆批评弟妹时,小草还会替弟妹辩解。有一天小草发现弟妹有了外遇,和弟妹谈话,劝弟妹要好好过日子,弟妹就嫌弃小草多管闲事,陷害小草有外遇,让小草被赶出婆家。
二、好生活会让好人心生愧疚
好人一直都是把自己的利益让给别人,而当好人的生活变的比别人好时,可能潜意识里他们会觉得害怕。他们觉得自己得到的利益太多了,要赶紧把自己的所得让给别人,所以没过多久,好人的生活又会变坏。
就像剧中的田小草,每次她的生活好转时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麻烦,比如收购草药时被别人用假药材骗了钱,养林蛙时林蛙被上游工厂排放的污水害死。我觉得可能她的想法是:生活中的好就只有这么多,我得到了好生活,可能是抢了别人的好处,让其他人生活在坏生活里。这与她一直以来赠予别人的生活模式不符,导致她心有不安,所以过一段时间,她就遇到了坏事,然后赔进去自己前面的奋斗,又从头开始。
三、好人总会委屈自己的孩子
好人有时候会牺牲自己和孩子的利益去成全别人。生活在这样的家庭里,孩子总是要被迫让出许多东西,因为属于孩子的东西都被家长送给了别人。
像电视剧中的田小草,她把好吃的给侄子大龙吃,挣了钱给大龙买新衣服,让大龙去上学,而她的儿子小浩却只能看着。但小浩却一直很懂事,在家里给瘫痪的爸爸熬药,帮妈妈做家务,还上山采草药……
好人总是宽于待人,严于律己,对别人总是往好处想,却把自己的孩子往坏处想,对孩子要求非常严格,发现孩子有一点儿小错,就要严加管教。
比如看电视剧《俺娘田小草》,剧中奶奶心疼小浩,让小浩去上学了。小浩每天放学都急着回家放羊,替妈妈干活。有一天放学,小浩着急回家放羊,却被学校里的大孩子拦住了不让回去放羊,小浩不同意,就被大孩子揍了一顿,还被扯破了书包,摔坏了文具盒。等小浩狼狈的回到家,他妈妈却不问小浩出了什么事,反而一上来就罚他写检讨,晚上也不准吃饭。
我觉得当田小草的儿子实在是太委屈了,小浩一直很懂事的帮助妈妈干活,帮妈妈减轻负担。她身为妈妈,应该清楚自己儿子的品性,为什么把别人的坏往好处想,却总把自己的孩子往坏处想,觉得孩子爱闹事不好好学习呢?
生活在这样的家庭里,孩子的需求一直被压抑。孩子小时候可能会去模仿家长,也去选择委屈自己,成全别人,希望可以得到家长的肯定和表扬。因为孩子小时候的需求一直被压抑,我想等这些孩子长大后,不是长成和他们的父母类似的习惯了舍己为人的好人,就是会变成和他们的父母相反的人,想要不顾一切的追求属于自己的利益。
就像电视剧中田小草的儿子小浩,在妈妈的严格要求下,小浩更加懂事了,不仅每天帮妈妈做家务,还宁可饿肚子,也要把自己的羊奶卖出去挣钱,好帮助家里。如果自己家的孩子变成了小浩这样,我想没有几个家长会接受吧!我们不希望孩子太懂事,太委屈,只希望孩子健康快乐。
我佩服小草这样的好人,但却并不想做个这样的人。因为做个这样的好人实在是太难了,不光苦了自己,也要苦了孩子,还总是会被别人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