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大学选专业时我很茫然,来来去去也就在计算机、金融、市场营销上打转转。山沟沟里的孩子能有多大眼界。当看到教育学、应用心理学这样的专业真的不知道是干什么的。这些专业毕业出来又能干什么?真是一头蒙圈,所以自然不敢乱选。与其将未来交给无知,不如跟随大家随波逐流。
如果能在高考前读到这样的书,详细的介绍一个行业,或者这个行业里的佼佼者写写自己的人生、从业经验。读者通过这样一本书能了解一个行业的魅力和要面临的困难,如此在做出选择时是否会有更多的坚定?
当然,不论你是高考选择专业,或是大学里想找人生方向。当你对心理学这个专业感兴趣或是立志成为一名心理治疗(咨询)师时,遇到《我的心理治疗之路》这本书将是一件值得庆幸的事。
中德精神分析班(以下简称中德班)被誉为中国心理治疗(咨询)领域的黄埔军校。参加培训的人员均为顶级的心理治疗师和人才。不同于一些短期培训,这个项目要经过三年或六年(二次培训)才能合格。早期中德班出来的学员在业内均为各地心理教学、治疗领域中高层领导或业界权威。
《我的心理治疗之路》正是由中德班里有经验的老师以及优秀学员协力完成。有人从小立志成为一名心理治疗师;有人误打误撞闯进了心理治疗的最高殿堂;有人是人生不经意间偶遇心理学;有人是想从学习心理治疗中找到人生意义。
15位心理学家,15篇文章。他们的故事告诉即将跨过心理学领域的青年,相同的行业选择下有着不同的故事。他们用自己的经历为你打开心理治疗领域的万花筒。
唐登华:一位湖北农村走出来优秀心理医生,他的经历相信会引起很多人的共鸣。作为村里第一个上大学的学生,是全村的骄傲。自然家里人也很少给他什么压力,这为唐登华在大学里自由选择感兴趣的专业创造了条件。
一次哲学考试没及格,在准备补考不得不认真学习的过程中对哲学产生了深厚的兴趣。书中关于生命的本质、精神心理现象、特异功能等等深深吸引着他。在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医学院后毅然选择了比较冷门的精神科,当上了一名精神科医生。
过去精神科治疗多是物理治疗,这种治疗方法往往治标不治本。或是只能解决一部分病人的问题。情绪、认知和观点到底是物质的还是精神的?这样的问题不仅困扰着唐登华,同时也困扰着那个时代的精神科医生。
后来唐登华考研选择了跟心理学关系比较大的社会精神病学,并在研究生阶段,在导师陈昌慧教授的支持下,开始在门诊给病人做心理治疗。毕业后被晋升为主治医师,这时更是大量的开始把心理理疗运用于门诊中。
现在作为北京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的教授,“中德系统家庭治疗培训项目”的中方负责人,他能够更好的把心理治疗的一些先进理念和方法教授于人,使更多的患者得到更好的治疗。
施琪嘉:一位绝顶聪明的学者,一位神经病学博士。在神经病学上已经取得不错的成就,为什么要转到心理治疗方向?他自己给出的答案是:创造性。
他认为之前的工作太客观了,一旦工作成为一种定式,聪明的人很难在其中找到快乐。就像为什么这么多人喜欢踢足球。踢球除了技术,在场上瞬息万变的攻防转换下,如何做出选择充满着创造性。
而心理治疗师的工作也具备这样的创造性。没有一例病历是完全相同的,心理治疗的过程充满着不稳定性甚至危险。有一个案例是讲一名心理医生给8名患者做心理治疗。当时没有察觉到有一位有严重暴力倾向的精神分裂者,结果是被这名患者所杀。
施琪嘉同时也讲了自己的童年,他的父亲是船员。虽然在一起的时间少,但和父亲一起的日子是快乐的。父亲把他带到船上的,给了他不一样的探险经历。在他眼里,父亲是伟岸的、是有担当的。亲父情节为他选择心理学方向研究打下伏笔。
心理医生的个人经历对职业发展有很重要的意义。心理治疗的过程往往也是沟通的过程。心理治疗是要求建立医患双方建立亲密关系,只有在相互信任的基础上才能有效治疗。而此时如果有相同的成长经历,更容易引起双方的共呜。我们会发现这样的现象,一些很著名的心理学家同时也患有心理疾病。
赵旭东:作为我国顶尖的精神病学、医学心理学专家,站的高度自然不一样。他从整个行业的特点出发,为心理医生从业者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1) [endif]重新认识我们自己:只有在清楚的认识自己的基础上,才能正人,之后才能正人。古语“正人者先正身,助人者先自助。”做到这一点的基础还是要对自己有清晰的认识。
(2) [endif]如何改善自己助人的能力:要有同理心和共情力。即以同情心为基础,和患者建立一种和谐的治疗关系。要有表达对别人关切的能力。要有开放性,能跟别人建立信任感。要做一个简明实在的沟通者。要有清晰交流的能力。
赵老师看问题非常有深度。全文没有一句废话,每看一次都有不同的体会。也许只有入了这个行当,才能更好的理解赵老师的教诲。
我从《我的心理治疗之路》选了三位老师的文章和大家分享,但这不表示别人的故事不精彩。比如刘天君的“移空技术”、刘丹的“家谱治疗法、伊剑崟的女精精神分析都有独道之处。本书堪比心理学界的一次华山论剑也不为过。
只是本文的侧重点是想看看这些心理学界的佼佼者是如何走上心理学这条路的,更多的专业知识和心理学家的人生精彩还请阅读原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