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想为自己发现一些新的东西,就不能背负着老旧的包袱,尤其是知识——别人的知识无论多么伟大,都不属于你。”
“当你在做实验或是想发现新东西的时候,你的头脑必须安静下来,不是吗?一个充满着知识的头脑,只会阻碍你看到崭新的事物。我们最大的困难就是头脑的活动已经变得过于重要,它不断地阻碍我们看到崭新的事物,使我们无法看见与已知同时发生的另一个东西。”
一颗安静的心?从克氏的整篇文章看来,这种安静或许有两重含义吧,一是将头脑的活动停下来,保持一种静态,然后去学习;二是要把头脑中那些已经存在的知识放下,在放空的状态下,才能更好地接收新的事物。
所以“安静的心”,综合起来说,如果想习得属于你自己的知识,就需要把已经装在自己头脑里的从别人那里得到的知识放下,放下这个“老旧的包袱”,而这个“老旧包袱”的存在形式就是“头脑的活动”。
逆向分析的话,从别人那里获得的知识,只可能是别人的,不属于你自己,那么我们要放下这些已经习得的“旧的包袱”,然而当我们把自己放空的时候,放空目的是为了“看到崭新的事物”,那么我们周围的“崭新事物”又有多少是属于我们的,最可能的情况是,绝大多数都是别人的。如果是这样,我们什么时候才能拥有属于自己的“东西”呢?
我想这或许是作者要表达的一种状态吧,学习的妙处在于吸收更多的“新事物”,这种“安静”让我们最大限度地去吸收“新事物”,这种“安静”让我们不再有停下吸收“新事物”的可能。
“欲淡则心虚,心虚则气清,气清则理明。”——《读书录》。只有这个时候才是真正地在追寻属于自己的知识的路上吧。
(一月九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