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写作课上,语文老师问我们,怎么将悲剧写得感人,大概没有什么新颖的想法,我们坐在下面面面相觑,鸦雀无声。
语文老师慢腾腾地说,将悲剧写得感人,比如描写战争,写战士死前血肉模糊,怎么痛苦怎么挣扎是很肤浅的,要打动人心得在前期花大量笔墨描写战争未发动之前,他有一个可爱的儿子,美丽的妻子,原本是一个很温馨的家庭。
死法也不必多残忍,普普通通的死亡,镜头一转,同一时间相隔万里的孩子问母亲,爸爸怎么还不回来,母亲微笑摸摸孩子的头,安慰说快了。
以前也懂对比的手法,只是每个人运用的火候深浅不一而已。《美丽人生》这一影片运用这一手法,堪称惊艳一词。
影片起初,男主圭多以过高的发际线,1.5倍速的语速的形象出现在观众视野,很难想象他能赢得“女神”多拉的芳心。
结果一长串的乌龙,颇具戏剧性巧合,与圭多让人大跌眼镜的行为,奠定了前半段电影轻松愉悦的基调。
全影结束后,有两个画面最让我难以忘怀。
由于纳粹势力逐步笼罩着意大利,有着犹太血统的圭多和儿子乔舒亚被抓到火车上集中送往奥斯维辛集中营。没有犹太血统的多拉本可以逃过一劫,却乘着汽车追平了开往远方的火车。
德国军官说:“请回吧,太太。”
多拉毫无犹豫:“我想上车。”眼神愈发坚定,语气也强烈起来:“让我上!”她岂不知一旦上车,命运错轨,前方的路途是何等血腥与残忍,她都知道。
“无论在什么情况下,贫穷富有,健康还是疾病缠身,我都永远和你在一起。”恋人步入婚姻都曾发过这样的誓言,真正践行又占多少,寥寥无几。多拉知道,她一人之力改变不了纳粹仇视犹太人的观念,救出儿子和丈夫也等同于异想天开。既然如此,就和你一起同甘共苦,历经风雨。
那天,多拉身着一袭红衣,被喊停的火车呜呜地喷着浓烟,前方蓝天绿树,列车上拥挤的人们透过铁丝看到一位女子,挺直了后背,拥有最无畏的表情,一步一步,踏过铁轨。
她从不回头的背脊是对爱情最大的尊重,是对纳粹无声地抗议。
乔舒亚说:“那是妈妈。”
圭多视线也看向她,并不说话,不像其他爱情剧中般发展,声嘶力竭,你快回去,不要上车,不用管我。
他懂她。他知道她是怎样一位倔强的女子。从她选择他一刻,抛弃优渥的生活,放弃上层阶级的身份,同家人决裂,他都清楚,所以不用劝。他尊重她的每一个决定并全力支持。他们之间的爱,早已超越了言语。
第二帧画面出现在影片尾声。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纳粹倒台,所有德国士兵仓皇逃窜,粗暴地将大批人处死。
黎明的曙光就在前方,只要熬过这漫长寒冷的一夜就可以了。圭多等不及了,他害怕这一夜妻子被杀害,他想见她,他想告诉她,终于要熬过去了,我们一家三口就要团圆了,请你不要死!
冒险一搏,混入人群。
遽然,一声哨响,划破黑夜沉重浓厚的悲哀。刺眼的探测光照到圭多的藏身之处,终究,在劫难逃!
我们很多人都看过下面这张图,这是从乔舒亚的视角拍摄,他藏身于柜子里,透过狭缝,看到爸爸冲他眨眼,滑稽地大步行进,他仍以为这是一场夺分的比赛游戏。
德国士兵押着圭多走到巷子中。
突突突几声枪响。
士兵出来,急促的脚步压着严冬冻结的泥土发出吱呀吱呀的声音。仿佛这是一件再平常不过的事情。
电影停格在士兵走出镜头外的画面,这是一个长镜头,冷空气四处蔓延。此时背景音乐中钢琴一声重音,我们恍然惊醒,难道就此结束了?难道圭多真的死了?
按照前半段男主逗比乐观的性格,理应在枪响之后,圭多挤眉弄眼跳出巷子,露出你们都被骗了的笑容。
“good morning ,my princess.”他应该会这样说话。
可是也没有。
鲁迅曾说:“喜剧将那无价值的撕破给人看,悲剧将那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圭多死了,观影的同时,我们容易将自己代入乔舒亚的角色,在圭多精心的谎言之下,我们至始至终从未感觉到奥斯维辛是个人间地狱。
现在圭多死了,死是那么普通那么突然,我们再也不能将它当做喜剧看待了。
影片结束后,我想为什么会称作“美丽人生”呢?
思量许久,我想,多拉的人生是美丽的,她,不贪权贵不落世俗,柔软但不柔弱,美丽同时也坚强。
圭多的人生是美丽的。他拥有可爱聪颖的儿子,善解人意与他心有灵犀的妻子,而“美丽”的原因源于他自己乐天的性格,他对真爱的不懈追求对死亡的毫不惧色。在他有限的寿命里,你能感觉生命的鲜活与热力。
乔舒亚的人生也是美丽的,我们常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有着这样伟大的爸爸妈妈为之榜样,是有该多幸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