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以下分析文章是我在三四年前,给业内某知名公司做的内部分享,内容都是本人原创。虽然时过境迁,但很多观点今天来看还是很有价值,对比今天各个平台的发展情况,会更有意思。
数字出版,顾名思义是以数字介质为承载方式的出版形式。目前中国的数字出版规模,根据2013年刚刚召开的第五届中国数字出版博览会公布的数据:
2012年我国数字出版产业总产出达1935.49亿元,比2011年增长40.47%,其中互联网广告、手机出版与网络游戏依然占据收入榜前三位。同时,数字出版的多项标准制订取得重大进展。预计2013年的增长形势仍将继续。
为了更加客观、真实的认识中国数字出版的现状,我们抛开官方的宏大的数据,逐一的解读市场上存在的主流出版商、平台商,希望能厘清目前迷雾重重的数字出版。
目前市面上各种平台和势力鱼龙混杂,为了更加系统、逻辑的看清这个问题,我们今天的划分也将以“出身论”——事实上,时下之中国,不光生存靠“拼爹”,市场运营方面的拼爹也更直接有效。
下面开始我们的数字出版“拼爹”大起底:
1,门户网站派:
代表势力:
目前几家主流的门户网站:新浪网、网易、搜狐网、腾讯,后起之秀如凤凰网。
简析:
传统的门户网站,最初更多都是作为媒体属性出现的。比如新浪网和搜狐网,与出版有关的业务,最早都是作为“读书频道”存在的。
五六年前,起点模式风靡整个网络,几家门户网站因为媒体属性强,与传统出版商的关系紧密,也先后推出了各自的VIP阅读(PC付费阅读),但到目前为止,应该说基本以失败告终。
现如今,这几家门户网站的发展方向已经日渐分化,都在探索属于自己的数字出版之路。
近期动向,新浪读书已经与新浪网拆分,单独成立子公司,近期推出了第一个产品:“微博读书”,简单来说就是利用新浪微博的影响力,推出作家主页的概念(目前应该仍在测试阶段,还未见大规模推广)。这种逻辑更多的还是基于传统方式,媒体属性更强烈,未来如何不得而知。
腾讯从来都是一个不甘寂寞的企鹅,经过数次与起点中文网创始团队的接洽,终于谈定与原起点团队的合作,由创始人吴文辉与腾讯成立了创世中文网,主要还是以经营原创内容为主。
另外,QQ读书也借助于腾讯庞大的用户群经营的有声有色,值得关注的是,腾讯的微信已经推出了微信支付,未来原创文学有可能利用微信平台做原创文学的售卖,总之,腾讯因为微信这个产品,让文字买卖在这方面的想象力更加丰富。
注:目前盛大文学已经更名为“阅文集团”,据说近期已经筹划在香港上市。
网易去年推出的云阅读,一直做的不温不火,目前所有团队已经转移到杭州。总体来说,几家国内的重要门户网站已经认识到了数字出版领域的魅力和趋势,所以新浪读书不惜拆分,腾讯不惜重金收购起点团队。说明大家都十分看好数字出版的未来市场。
传统门户网站优势是资讯聚集地,用户群庞大,但在目前移动互联网来势汹汹之下,显然传统门户也没有做好充足的准备。
盈利模式:
广告模式为主,形式主要是互联网出版,也推出VIP阅读,即用户购买会员,包月享受书库内容。
2,原创网站派:
代表:
主要是指盛大派系,以原创网站为主,如起点中文网、榕树下、红袖添香、晋江网、潇湘书院等,其他还有如纵横中文网。
简析:
文学网站发端于上世纪90年代,当时电子阅读只能在个人电脑上进行(PC)。到了今天,曾经畅销和红火的作者走的路线为先进军网络后转战传统出版社。
如今中国的类型小说,如言情、穿越、后宫、魔幻等等小说题材,大部分都发端与传统原创文学网站。目前,更多的人用手机或者Pad看流行的原创小说,作者大多还是以这些人为主。
说到原创网站,当然不得不提盛大文学。起点中文网、榕树下、红袖添香、潇湘书院都是盛大文学的子公司。目前盛大文学占有原创文学80%以上的市场。
盛大文学优势是占有众多的写手资源,号称每天诞生肆亿文字,但因为受限自身平台和支付问题,更多的还是依仗中国移动分成变现。虽然盛大文学也推出自己的手持阅读器,盛大锦书(Bambook),并且在2011年上线了云中书城,但这个巨无霸发展的一直是困扰重重。
云中书城曾经还推出了不同寻常的“店中店”。该模式借鉴了亚马逊、淘宝的运营模式。出版社可在该网站上经营自己的版块,这样他们便更能自主控制书的陈列和组织。
云中书城与其阅读器盛大锦书紧密“对接”,该阅读器由云中书城和盛大子公司上海果壳合力打造。从云中书城购买的电子书,可在大部分的其他客户端与设备中读取。
这个商业模式和布局看似完美,但从最近的新闻来看,云中书城团队解散,并入盛大文学,说明这些项目进展的并不顺利。个人分析,还是盛大太“大”,虽然布局很好,但是各方的利益点太多,根本无法达成一致。原起点团队出走,与这些原因也有关。
另外,从盈利模式上看,这种生态方式太依赖于移动运营商,盛大文学整体上市受阻,也与这个有关。
盈利模式:
互联网出版,来源主要有二,一是传统PC端“千字三分钱”的盈利模式,二是通过运营商,主要是中国移动的分成实现收益。
3,传统派系:
代表:
以传统出版社和出版公司为主,经营的自主数字出版事业部、数字出版公司为主。中国出版集团大佳网、江西出版集团的中文数字天地、磨铁出版公司的磨铁中文网、新华先锋、永正数字出版等等。
简析:
这种派系带有明显的传统出版痕迹。很多出版社、出版公司是因为数字阅读发展突飞猛进,不得不成立的数字出版公司,带有很强的被动趋势。
目前,传统出版社对数字出版的参与热情虽然很高,但据我的观察,传统出版社更多的其实是基于顺应国家政策,“追时髦”、制造政绩的味道很明显。真正踏实想做数字出版的寥寥无几,值得一提的是中信出版社,2013年上半年刚刚新成立了一个数字出版公司,这个公司不归属于中信,业务上也不做附庸,号称用完全互联网的思维来运作数字出版,这种气魄和态度很值得欣赏。
传统的民营出版公司,有的已经认识到了这个问题,纷纷抱了一些大腿,如新华先锋抱了中国移动的大腿。其实传统出版商特长和优势是策划产品和生产优质内容,如果没有把握着自己的优势,就匆忙的去迎合数字出版潮流,很快会被大潮淹没。
盈利模式:
内容出版商,主要与平台商合作获得收益,如与中移动阅读基地分成,与当当、亚马逊、多看平台制作电子版获得收益。
出版社和出版集团大张旗鼓的所谓数字教育、数字出版,多为政策因素,与真正读书的用户没什么交集,所以盈利模式的考察不在此列。
4,运营商派系:
代表:
以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为主,以运营平台为主。
简析:
中国移动是首个推出数字书平台的电信公司——于2009年10推出。同一年,中国移动开始与三大科技公司:汉王、大唐和华为合作生产支持3G的电子墨水阅读器。
中国电信于2010年9月推出其手机阅读平台——天翼。在网络世界天翼无所不在:例如,http://www.tianyibook.com和http://www.189ty.com便是借用天翼(和中国电信的189域名)之名,打着中国电信的旗号经营的网站。这些网站提供一些原创内容和大量的非法下载资料。
自从3G网络在中国出现以来,三大电信巨头都推出自己的数字阅读平台。这些公司确实与出版社合作,但其主要合作伙伴为文学网站。文学网站直接为3G用户提供内容。收入一般来自每月的电子书订阅量,例如,每月花上5元读者便可订阅全部浏览套餐,但无权限阅读部分图书。绝大部分的中国消费者仍用手机看电子书。据三大电信公司的联合数据显示,30%的手机用户用手机读电子书。
中国联通于2011年4月发布其平台——沃阅读。2011年12月其类似于苹果应用软件商店的“沃+平台”正式开业。
这种派系带有明显的中国特色,如中移动,利用自己的渠道和寡头优势,与内容方六四分成,自己占大头。
内容方爱恨交加,却又没有办法。因为目前市场上,还没有那个比中国移动更好的渠道,虽然只占分成的小头,却也是其他机构所不能比的大批的真金白银。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因为所占份额很小,不在分析之列。
运营商,主要以虚构类内容为主,受众人群以三低人群,大多喜欢三俗三低的原创作品。即所谓的YY文。这种网络文学都是以线性阅读为主,依靠情节的线性、连续性吸引读者。
盈利模式:
用户用“千字三分钱”读作品,运营商也以包月会员为吸引,拉拢用户包月订阅内容。作者与出版方一般都与运营商分成,电信和联通能相对厚道一些,一般能与内容方做六四分成,中国移动最黑,七三与内容方分成。
5,电商平台派系:
代表:
当当网、京东网,严格来说,亚马逊也属于平台派系,其他如苹果商店,多看,中文在线,掌阅,熊猫读书也应该属于此列,也包括淘宝的“淘花网”。
简析:
当当网是最早以图书安身立命的B2C电商,但在图书领域,却一直走在国际巨头亚马逊(以前称为卓越亚马逊)的后面。当当在两年前推出的电子书售卖服务,电子书价格大概占纸质图书的20%-40%——通常标价为七八元左右,京东供应的电子书一般低于5元。
开始被业界十分看好,观察一段时间发现,当当的电子书内容实在粗制滥造的厉害:一是不尊重版权方,经常不与出版商商量就推出所谓的0元免费下载,可谓“伤透”了出版商的心。二是没有用心经营产品,用户花几元下载的电子书发现是错误百出的PDF版本,甚至是不成形的TXT\DOC文档。此种短视的经营态度实在令人扼腕。在2012年当当推出自己的手持阅读器“都看”市场反响也很平淡,与当当的这种短视态度不无关系。
国内的手持阅读器市场跌宕起伏多年,曾经一直被业内称为“过渡产品”。汉王曾经一度为电子墨水阅读器的最大收益者,最高峰时如2010年推出的产品线包括将近40种型号,全部配有3G、无线上网和彩色触摸屏功能。但因为几年没有跟上市场形势变化,也没有匹配的书城软件支撑,到今天,应该说已经丧失掉了数字发展的最好机会。
盛大锦书是盛大的官方电子阅读器,由盛大旗下的上海果壳科技公司生产。盛大锦书的主要优点在于其提供自动链接至流量最大的在线书店包括盛大自己的云中书店、脸谱网、古腾堡工程。文房和番薯也曾经推出过自己的阅读器产品。
今年3月份,酝酿了多年,一直以水货示人的亚马逊Kindle终于推出中国产品,标价849的paperwhite。这个价格不算低,但因为亚马逊的云端服务和存量巨大的电子书后台,让这台机器还是拥有了众多的拥趸。
平台派系,顾名思义就是通过自身平台经营数字产品,从目前来看,除了亚马逊之外,还有一家值得注意的平台商就是刚刚被小米收购的多看阅读,多看改变了粗制滥造的电子出版产品模式,精雕细琢式的排版、甚至到句句斟酌的文案,都被业内推崇。
2011年末,多看开始以应用程序的形式出版自己的数字图书。和唐茶(如今改名为字读社)一样,多看强调读者的体验,巧妙设计并精心编排数码产品。多看也一直在强调自己的平台商角色,不会像老大哥亚马逊那样自己做出版。
这一立场无疑是为了更好的讨好出版商,让内容商可以为这个平台提供更加优异的产品。目前来说,多看平台的电子书还没有太多的量,但值得注意的是小米手机这个入口,如果多看有足够存量的数字内容,相信未来用户的付费习惯达成之后,多看是最先受益的平台商。
盈利模式:
平台商与内容商一般是三七分成,与苹果商店的分成方式类似。推测阅读器未来的趋势应该是亚马逊模式,硬件免费,软件收费。
6,技术流和其他派系:
代表:
方正、百度、豆瓣、字节社等等
简析:
技术流公司,顾名思义,更多的是以传统互联网巨头或者以技术见长的公司。如2009年,方正科技联袂搜索门户中搜创建了电子书平台蕃薯网,旨在打造“全球最大的电子书门户”,这是一种亚马逊加谷歌的运营模式。
2011年10月,百度从方正科技处购得40%的股份,通过这一交易使百度成为蕃薯网的股东之一。与此同时,百度开始在蕃薯网平台上推广其电子书。
提到百度,不得不提到早在2009年,百度就创建了文档共享网站——百度文库。第二年,百度文库扩编为“文库书店”,提供电子书的销售和下载。
2011年3月,50名中国作者联名抗议文库书店的侵权行为,之后百度删去大部分的在线资料,并发表了一份公开的道歉信。2011年百度收购了蕃薯网的部分股权,并在其百度图书馆的主页上提供番薯网电子书销售链接。2011年9月,百度推出了百度阅读(Baidu Reading)。这是个基于百度图书馆和蕃薯网的内容与科技的“开放平台”,并与文学网站和传统出版社合力打造一个著作权人能上传并直接销售资料的平台。目前百度阅读的阅读链接都已经删掉,具体运营情况有待考证。
豆瓣网是国内知名的电影和音乐等娱乐产品的社交网站。2011年11月,豆瓣的电子书店上线。豆瓣直接与作者和其他著作权人合作,且为他们提供设计和排版服务并直接支付版权税。目前,豆瓣已经提供数字产品的下载收费服务,与京东和当当的模式有些类似。
盈利模式:
与平台商类似,采取与出版方三七分成的方式,另一部分是广告收益。
小结:
以上对国内众多的数字经营派系做了一个简单梳理和分类,应该说涵盖目前大多主流的各种势力。
网络产品发展变化很快,此一时彼一时,如今的互联网一日数变。无论什么样的产品,都要面对这个问题:
带一个终端(手机、Pad、手持阅读器等),就拥有了一个书架的时代,如何让用户使用你的终端,喜欢上产品,并且为之付费?
另外,版权和平台运营是重点,即一个内容,一个渠道。传统出版之所以能延续到今天,就是因为这两点的存在,因为这两点的存在也才能形成健康持续的商业模式。
文末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