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教研活动有一个普遍现象:老师的课讲得很精彩,能抓住重难点,各子目自然过渡如行云流水,教学语言也绘声绘色,课堂情景剧演得高潮四起,学生看得兴高采烈,课堂气氛非常活跃等等。这样的课堂教出来的学生,考试成绩也一定非常优秀吧?但事实并非如此,而是相反。我们教研员就说过:“看老师的基本功很扎实,授课水平也不低,再看学生的成绩,考得确实不咋地,……”
为什么老师讲得很精彩,学生却考得很糟糕?到底问题出在哪儿?应该如何解决?
针对这一问题,我们学科老师进行集体探讨,最终达成共识,除去生源较差这一客观因素以外,教师课堂教学也有目前不足,具体如下:
1.课堂缺乏厚重感。
在讲课中核心知识点无法拓展,没能从中考角度进行纵横联系。原因在于教师学科专业素养不够,没有构建完整的学科知识体系,不能吃透中考精神及趋势,在授课过程中不能把握全局,高屋建瓴,也不能前瞻后顾,左顾右盼,不能把中考精神个核心素养落实到具体每一单元、每一课甚至每一个核心知识点上,导致课堂缺乏相应的深度和广度。
该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
关键在于,老师把握学科整体知识,从中考的角度建构知识体系。教师胸有全局,才能驾驭课堂,游刃有余,学生才能训练有素,考出好成绩。
为此,老师需要关注以下几个问题:
①研读把握好初中六册所有最新教材。尤其是变动较大的学科,例如,历史教材年年都要变,老师需要好好研读最新教材,并注意和以前教材相比,有哪些新变化,从而整体把握最新的中考精神。
②研究利用好初中全部教师参考用书,也要最新的。如今的教学参考用书就是一座宝库,各种资源特别齐备,而且史料都具有真实性,并能够突出当前学术领域的最新成果,在教学流程和具体方法上也很有指导性和实用性。这需要学校提供,老师们如果不能充分利用,那就实在太可惜了。
③吃透新课标。按理说新课标应该首当其冲,之所以放在后面,是因为目前的新课标相对滞后。例如历史学科,最新的也是2011年的实验版,有些要求已经过时了,但大多数内容也可以适当参考。据说最新的课标今年秋天就会下来,提醒学校或者老师们要提前订购,以供认真揣摩学习。
2.精确训练不到位。
很多课堂过程虽然很精彩,但最后的课堂训练这一环节要么没有,要么选题不典型,训练不到位。结果就是学生一听就懂,一做就错,或者干脆无从下手。考试或者做题需要实战经验,就如同学习游泳一样,无论岸上讲得多么精彩绝伦,不下水实战训练,没有呛过几口水,怎能训练游泳高手来?此时,老师就是专业教练,引导学生进行精确训练,才能培养出实战高手来。
如何进行课堂上的精确训练呢?
①优化课堂结构。
前提:保障训练时间,为此,授课时间需要一定程度的压缩,每节课力争有六七分钟,专门进行训练。
②选题典型适量。
典型习题从哪里来?首先,老师根据对核心知识的思考以及学情反馈来自己设计,这是最是切合实际的,也是最有效的,但也最费心思。其次,利用好各种优质资源,比如中考真题就是最优试题库。老师可以选择最近3~5年的河南中考真题,根据每一课内容选择相应的习题进行训练。
如果不想自己亲自出题,中考真题训练应该成为当堂训练的首选,因为这是精确训练中最短平快的捷径,所需资料可以自己购买或者让学校提供,具体办法请参考上一篇文章。
如此,课堂上老师能讲精彩,讲透彻,并且训练到位,学生才能听得懂,做得对,才能考出好成绩,核心素养也到位。否则,精彩就如袁腾飞,老师讲得口吐莲花,学生听得激情四射,一上考场照样考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