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茶思
2014.9.9中秋节过
来成都之后,中秋节学校都会放假,所以每年中秋之夜都会有一个人品茶的时光,而且较之我习惯的清晨宁静品茶、细雨临窗品茶之趣,感觉皆有不同,犹觉印象深刻。
中秋品茶,本应是很浪漫的事,少年时不知什么时候记得一句“山径摘花春酿酒,竹窗留月夜品茶”。对其浪漫主义色彩颇有向往,但几十年过去后,仍深深留在记忆里的,却是那句以现实主义手法白描出的那月夜品茶的意境:竹窗留月,好一个清幽的品茶情境……
过去的几十年,在山东老家度人生,柴米油盐,酸甜苦辣,人生百般况味,竟没有一个清静的中秋能够静下心来欣赏一下美好的溶溶月色。离家之后的每年中秋节都是在他乡度过,自此有了绵绵思亲之情,中秋月夜,有时独酌、有时与妻相对一二杯,心底默祝家乡父老一切都好,竟是一个个有几分凄凉的秋夜。
中秋小吟 (2007/9/25 山西万荣 中秋夜)
孤峰雾寒窗下树,稷山云暖庭前影。千里婵娟万人仰,一夜秋声半宿听。
心安静待闲云过,身轻常作野鹤行。地僻却忘家路远,天高长有日月明。
倒是2009年来成都后,儿子劝我学会喝茶,是年已过半百,看淡了许多人世间的风烟浮尘,觉悟人生短暂,应该珍惜属于自己的天高云淡轻风微雨,不必太在意世上的华灯绿酒落花鎏金。宁静的秋夜,独坐都市静寂一隅,一杯香茗,一缕清香,心情如溪水一样静静流淌。其实,生活中真正能放下“心”苦皈依简单很不容易,它是凭借自己做人的真诚,对人对己的信任,对人情世故的练达和修为积累起来达到的一种境界。这是一个艰苦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我们付出诚心、爱心和耐心——只有经历过这一切的人才会懂得,才能体味到人生开始进入一个臻美的境界。把“心”苦放下了,人就简单了,以后不管遇到什么,自然包容,自然解化,前面的路就好走多了,路上的风景也更多更美了。往事如烟,曾经的忧伤在清风里渐渐飘远。其实很多时候,很多事情我们在经历的时候并不会刻意的去品味它,而是在过去多年之后才开始拾起记忆的碎片,细加品味,幸福的味道在回味中如丝如缕,更多的是无尽的怅然,只有轻轻的一声叹息……
父母来蓉 2010.9.22(中秋节)
千里东风送祥云,万家灯火迎至亲。武祠寻谈早年事,草堂品论今日因。
家承师道身未富,世续学风志不贫。天赐人间好图景,月明锦里三代人。
(9.21日,父母来蓉城,难得中秋节时一家三代人团聚成都新家,灯下夜宴,其乐融融。)
又过中秋2009.10.10
数年中秋隔山岳,一旦父子会蜀都。清酒品浓千江水,红锅烹淡四季黍。
草堂茅舍名后世,都堰离堆利今古。人生百年已过半,淡化心志得清福。
几年来走南闯北,记下自己的心路历程,贴到自己的博客上,学校里偶有相遇竟然有几人说看了我的文字,觉得写的还不错,很朴实、很有生活感悟,竟如遇到知音一般高兴,独自品茶时竟也越来越有滋味。
2013年暑假期间赴上海,偶在苏州一小肆购得一价廉紫砂壶,并于西塘古镇觅得两款紫砂宠玩,自此我的品茶雅兴方上了点档次,每每回家之后,清空数周冗赘工作思绪,卸下数日前的一身疲惫,新烧一瓶沸水,冲沏一壶红茶或绿茶,坐在阳台上把盏读书,自得其乐,优哉游哉,尽享今日之清静恬适,有时竟然乐不思鲁。
月夜品茶,最好伴有一点乐曲,把音箱放置远些,使声音悠悠地飘渺而来,轻柔的音符如月光的悄然沐落,一点欣喜,一些淡愁,一丝清凉...,这时候我喜欢听的是轻柔自然的乐曲,不管什么乐器演奏皆可,二胡、古筝、琵琶、洞箫、扬琴、口琴、竹笛、笙、埙、人声和美,俱是天籁之声,安然逸扬,清晨听之让你如沐春风,晚上听来入得逸境梦乡。
据说位于嘉兴南湖湖畔有一家春江花月夜古筝会所,是一家展现中国古代诗意栖居的高端客栈,造“曲水流觞”主题水景,辅以园林景观,借南湖月色,融茶艺、演艺、江南风情于一体。但园主甚爱此园,除住店客人,平日不对外开放。中秋期间,园主备注茶点小食及江南丝竹邀请如他一般喜爱江南风情的游客一同,品茶、听琴、赏月。然此等美轮美奂之事,我等是无福消受的。在自己家里的阳台上,满月中天,夜凉如水,点一盏青灯,合一卷书简,品一口佳茗,也品一段人生,畅想古今,在这如水的月夜中,足可以沉醉、沉醉……
9.4日晚,大儿子从西安打来电话,可能也是独自喝了点酒,临近中秋心里有点思绪感慨,难得的向我倾诉了一番(平时都是和他母亲聊得多),说一定不会让我们俩将来老来受苦之类,心头颇有感动,两个儿子都长大了,都心存孝念,是我最为欣慰和引以自豪的(妻子在人前人后总也不吝啬对儿子的夸奖),前些年我总是惴惴没有一个闺女老来会吃苦受罪,看来大可不必在意,幸福的家庭都是有相似之处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
9.6日回到成都家里,二十年前教过的、现今在成都发展的很不错的一个学生携家带口来访,大家虽在同一个城市,但生存、养家,各自繁忙着自己的事,难得一聚,宽松的对坐品茶,叙旧畅谈。回顾往事,几多感慨——暑假里,就是他们班的十几个同学请我共进晚餐。当年的他们现今都已年过四十,将步入人生的中年,对于老师当年要求他们做的事历历在目,现在他们都能明白老师的苦心了(当年我是他们的班主任),我很高兴。我之所以多年来不改对学生的严格要求,就是觉得他们会长大的,他们长大后倘能理解老师的用心,对他们的成长也是一种储存的正能量的释放,一个好老师对学生的影响应当是深远的而非一时的……。我也似乎明白了,为什么中年品茶,不断地会有一些滋味浸润出来,入心、入腑,萦绕于怀……
9.7日,儿子和他的女朋友都来了,一家人(除了大儿子在西安没来)其乐融融,吃了一顿团圆饭。倒是今天中秋节,儿子他们有事情出门,家里又清静下来,我在阳台上又享受了一番一个人的茶席,妻子从西双版纳带回的两丛叫不上名字的植物长得窈窕,在身边的茶几上绽生出多姿多态的绿色,给我增添了几多品茶趣味。
品茶,尤其是独品,要害在“清心”二字,在细细的品味中,心归于宁静,宁静得可以听天籁,听细雨,听神灵的昭示。这是真正的灵魂的跳动,是瞬间的人生顿悟和心灵感受,是淡雅生命中的一丝感动和一次次震颤。因此,古人说:“品茶者,独品得神”,一个人品茶,能进入物我两忘的奇妙境界,两人对品“得趣”,众人聚品“得慧”。品茶用的是心,用心品可以达到至高的境界,用心品就会心闲气定,神通八极。招隐寺有一幅茶联:“一勺励清心,酌水谁会出世想;半生盈素志,听泉我爱在山水。”苏东坡也说:“茶笋尽禅味,松杉真法音”,都包含了真性情、真旷达、真淡泊、真景真意真的清静心境。茶的确是可以“清心”的,然还需有可以清心的人去品味,在静寂中超逸于俗念,在静寂中回归自然。这是茶的本性,也是对我们的启迪和恩赐啊。
林语堂曾说:“捧着一把茶壶,中国人把人生煎熬到最本质的精髓。”在最本质中,用宁静的心境和本真的自我去领略一段暗香浮动、万泉俱涌的茶韵,自然是一种身心的享受,一切名利与得失、尘俗与喧嚣都会在这一瞬间烟消云散,荡然无存,剩下的是高山流水叮叮咚咚的余韵萦绕于耳萦绕于心萦绕于万事万物之上,经久而不息。
略觉遗憾的是,9.8日(中秋节)下午需返校,中秋月夜品茶的诗意雅境今年享受不到了。不过,2014年中秋节的茶思,还真清心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