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我发现我儿子经常叫都没反应,自个儿在那里坐着,玩着,怎么喊都不听。是不是听力有问题?”
“嗯,可以多观察,小朋友是不是一直重复做像画圈圈这种简单动作,不愿跟人互动”
“哦。。有这些行为的话是什么问题呢?严重吗?”
“不用焦虑,多观察孩子生活习惯,行为。如果真有这方面的倾向,再看看是不是自闭症”
“自闭症?!是被我们平常大声呼喊吓着的吗?”
…………………………
以上,是儿子几个月大去做保健时我跟医生的对话。焦虑得没病找病看。想想都好笑。
估计儿子也感受到妈妈的焦虑,回到家自动调频,唧唧呱呱找人聊,找人玩。可能他心里一万次笑说,我妈真傻。
前天,写作营里,唐老师分享了关于孩子发呆是与自己建立连接,与自己好好相处的表现,人,只有与自己的关系处好了,才能更好地与外界的人事物相处。恍然大悟,无知地一度以为自己的孩子有自闭,有听力障碍,不交际。熊孩子只是在和自己独处,沉浸在他的世界了享受特殊时光。很多时候,发现孩子哪天不活跃,哪天少动了,就不禁亲亲额头,摸摸手脚看看是不是不舒服了,没精神了。其实是在打扰孩子的独处,破坏了孩子的专注力。孩子非得24小时无时无刻活蹦乱跳才叫活力充足?非得叽叽喳喳找人陪的才叫社交强吗?想得太多,做得太多,一词记之曰:焦虑作祟!
想起来还怪不好意思,经常笑表妹有事无事净发呆,还指点小儿甥女不愿和小朋友玩,不合群,孤僻。人家只是享受自己的时光啊。
天赋智能里,自我觉识能低的人恰恰需要多给自己时间,对,我在说我自己。自我觉识能低,还在八大原智里排第八,我是有多不重视我自己,多不爱自己呢。忽略自己的感受,自我价值感低,说的做的想的都在为别人,为别人的好评,为别人给予的肯定。多累啊。可悲的是从不自知。幸好现在知道了,我需要更多地与自己相处,与自己对话,了解,接纳自己的感受,状态,多爱自己。
赞叹孩子们,天生自带的爱自己的能力,清楚自己所需所想,也付诸行动。嗯,多向我儿学习,现在,静静地,就静静地发呆,放空自己吧。哈哈。以后,不再误人子弟,少点折腾我孖宝。嘻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