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久以前。不知何时开始,喜欢上了将想法变成一颗一颗的文字。看见一篇经过一番斗争之后成型的文章,似乎感觉精神经过一番洗礼,也很享受这种英雄式的成就感。竟然把自己当做是面临困难的征程者,那么就需要克服一切摊在面前的难题。
至今,当我无数幻想可以顺理成章地写出文章时,幻想一次又一次破灭。内心体验着激烈的焦虑、恐惧、自责和悔恨,让我难以想象痛苦。以前以为自己广泛的看过一些书,就觉得理所应当地认为,提笔便可写出优质的文章。事实证明,那终究只是泡沫。
面临如此难堪的自己,若不重整旗鼓,也就只能逐渐看不起自己的挣扎中,荒度余生,想想心有不甘。所以不如索性接受这样一个自己,没有有才华,不能高产,偶有拖延不完美的自己。面对不完美的自己,该去怎么克服困难,该怎么去提升自己,变成了一个十分现实的问题?更具体来说是如何让自己随着思维的流动,七拼八凑,组合成一篇自己较为满意的文章。
无法自己解决,便找人帮忙解决。参加写作课,希望破除写作过程的障碍。主编提供了四种非常实用的方法,增加写作的素材。
首先,可以通过采访他人,搜集他人对于某一事件的看法。不同的人对于同件事情的看法有不同,就算是相同领域的人对于事件的看法也存在差别。采访一个人物之前,可能需要对这个人物进行一次深入的调查。比如主持人马丁在做编辑的时候就提到,对于一个人物的采访,他会阅读它几乎所有出版的书,描写一个人在创作的成长之路,更重要的是看这个人如何克服创作的困境。只须根据采访提纲,以提问的方式一步一步接近我们想要知道的信息。
其次,阅读。阅读时可以做摘抄,也可以写读书笔记。甚至是对某一篇文章、某一本书、某一个主题做分析和批判。如此心动期的前的素材就能够为我所用。作家徐则臣谈到,写作最重要的两点一个是阅读,一个是训练。“一个作家不能轻易让自己过不去,你得想办法过去,哪怕过去的很难看,跌跌撞撞,杆碰到了,你也得尝试让自己过去。遇到过不去的时候我会硬写。”首先要阅读的“开”,争取各种阅读越多,比如信息时阅读,分析式阅读和主题式阅读的方法,都能帮助建立起阅读的习惯,或许,找素材的方法。然后,你得写得开,所以写得开就像招魂似的。你想用的时候,材料,会源源不断的涌现在你的脑袋里面。最后,最后一点写自己想写的写自己能写的,写自己能学好的。不要介意模仿,模仿这样容易让,自己失去自我,但是模仿,能让我们找到另外一种风格,最终也就得回归自我。
在此,通过与朋友对话,任何知识或者信息都不是凭空的产生,都是经过他人和自己体验之后发生的,因此,如果想要获得更为广阔的知识和获取海量的信息,那与人交流互动是必不可少的一环。首先要破除一个旧识,聊天并不等于没有意义,聊天首先能够放松自己,让自己真实的感受存在于这个世界,我们都会存在喜怒哀乐,和善恶美丑,这些元素都会组成我们生命的故事。再者聊天能够增进与朋友之间的了解,巩固和加深刻的感情。
最后,日记和随笔都是积累的各种素材。所谓日记没有任何的要求,可以是流水,可以是攫取他人的故事,也可以使自己的生活体验。随笔就更为广义一点的,随笔就是将你自己的是故事,转化为为生活的哲理。这些都是可以成为我们不断写写的动力。
所以,当不知道写什么的时候,就硬写。每一次障碍的破除,都是不断成长的动力。
写作就像是拂去铅华与尘埃,拥抱那个真实的自己,怀着一颗赤子之心,向着幸福奔跑!
(仅献给那些面临同样困境的你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