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包括营销管理)就是一种纠正错误或精益求精寻找更好办法的学问,找不到问题或轻视和忽视问题就是管理最大的问题。很多经营管理者不喜欢下面人提问题,认为提问题的人就是没信心,不想解决问题。这些都是被时下流行的成功学及心灵鸡汤学所误导。一个问题如果是已有答案,但仍被重复提起,那是解决问题的人不上心。如果问题是新问题(最好的问题是精益求精,打破砂锅问到底的治本问题)或老问题一直没有答案的,那找答案解决问题是必须要做到的。
今天,我们就来研究一下新常态“互联网+”买方市场,企业营销管理常见的22个问题和失误。这些问题和失误多半是营商环境和市场改变(就是新常态和买方市场)后产生的。也大都是过去旧常态和卖方市场遗留下来的。但既然大环境和市场改变了,企业必须改变自己来适应未来。前几堂微课说过,适应大环境改变及买方市场竞争压力,是企业生存的第一要义,不然只有被淘汰的份了。
这22个问题和失误包括:
1.喜欢模仿复制抄袭成功案例。这在过去短缺卖方市场,因数量不够,需要模仿复制数量,所以还行得通。但在未来产能过剩买方市场,模仿复制就显然行不通了。
2.只想学解决问题的办法,不想学诊断问题的想法。要知道办法都是来自想法(所以说想办法),不学诊断问题的想法,那怎会有办法呢(确诊才能下药呀)?如果自己没有想法但却有办法,那唯一的可能就是拿了别人的办法来用。这等于是没有确诊就吃了别人的药,结果就是"吃错药"。其后果如何可想而知。(因为是微课,后面就只讲些比较严重和易犯的问题和失误)。
3.认为学营销可"落地"执行就是成功到位了。其实落地执行还只是"会做",不等于比会做更好的竞争力。这在竞争不激烈的卖方市场尚可,但在割喉竞争的买方市场,这就是亏本最大的原因。就像打麻将不是"会打"就可以了,"会打"往往才是输钱的开始。要练到"精",形成竞争力才会赢钱。
4.重技巧,轻战术,忽视战略之本的"道"的误失。道是道理原因,术是行动计划,技是动手去做。要知道在过去卖方市场,因为是顾客求企业,所以企业不必太动脑筋(道,术不太重要)。但在未来买方市场,企业就要动尽脑筋来满足顾客及对付竞争对手。那道理原因和行动计划就太重要了。未来企业必须先"重道,再术,后技巧"。如果还是"重技,轻术,忽视道",那就是做事不懂脑筋,瞎做八做,不亏本才怪。
14.欠缺宏观环境战略眼光和微观市场分析判断能力。张瑞敏说过“没有成功的企业,只有时代的企业。”中国古语也有,橘生淮南为橘,橘生淮北为枳。环境对一个企业的影响太大了。还有卖方和买方市场的变化,就是现在很多企业无法适应业务最大的原因。因此,如果企业对宏观环境看法有误或不重视去了解,对买方市场的判断能力又欠缺,那以后真不知它如何生存的下去。
19.只相信成功学,不学失败学。要知道越相信成功学的人就会越忽视失败,这样失败的可能性就越大,越不会成功。而越相信失败学的人会越重视失败,失败就会越少,结果就越成功。所以,马云说:“湖畔大学只学习失败案例,研究失败比读MBA管用。”任正非说:“永远在思考失败。”李嘉诚说,他用了90%时间在考虑失败。
事实上,我们的经营管理者的经验是越来越丰富的,但为何企业的经营管理效果常常会越来越差。其中一定有很多我们察觉不到的隐形误失、毛病、缺点或劣根性问题。我觉得本微课的22个问题和失误,很多就是这些不易察觉到的问题和误失。
最后,让我们来学习一下世界最有名的两大经营管理大师的一些说法和看法。一位是现代管理学之父的彼得·德鲁克,一位是市场营销学之父的菲利普·科特勒。
德鲁克说:“市场营销的目的就是让销售变得多余(不战而屈人之兵)。”“决策不是由搜集事实Reaearch开始的,而是从本人的看法和见解Opinion开始的(思路决定出路,想法决定办法)。”
菲利普·科特勒说:“一学期可以学会所有营销知识,但真正能掌握它,你需要一辈子时间。”(营销是门易学难精的学问,知识只是"传道",之后的"授业,解惑"掌握,要花你一辈子的时间)“营销不是巧妙的教我们卖东西,而是创造真正客户价值的艺术。”
很多人会把营销和销售混为一谈,营销是动脑的,销售是动手的。营销是吸引顾客自动上门来买(品牌产品就能做到),销售是鼓吹和说服顾客来买(人力成本很厉害)。未来竞争激烈的买方市场,不懂营销的企业是无法存活的。销售只有在成功营销后才能产生作用。
作者简介:张大成教授(新加坡籍)曾在中国内地、香港、台湾、新加坡等地工作、读书及生活多年。对国内外市场和企业的发展过程有超过三十年经历及经验,曾供职世界Top10企业市场营销及开拓工作多年,亦曾师从国内经济学泰斗厉以宁教授专研中国经济,并曾在国内各大高校教授EMBA营销管理超过十年(曾获上海交大安泰经管学院最佳营销教授奖状),曾经培训过的企业也有近五百家,是能把理论和实践结合的老师。并著有5本有关经营销售管理的书,亦为上海经贸委下中小企业服务中心杂志专栏撰稿人,更为大中华地区,中国内地、新加坡、香港、台湾多家商会、专业协会和学会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