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们翘首以盼的暑假已经来临,假期是孩子放松娱乐的好时期,同时也是孩子查漏补缺,提前学习的黄金时期,“利用”好暑假,孩子的学习情况会有很大的改善,抓住了就能领先一步。
作为家长,不要阻止孩子“玩”,但是也不能放任孩子“玩”,重要的是让孩子科学的安排时间,合理的“玩”,有质量的“玩”。
那么,什么样的暑假生活才是快乐而有意义的呢?
其实,很简单,就是给孩子制定一个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暑假计划,然后照着计划执行,暑假结束之时,孩子一定会觉得既充实又快乐。
然而,很多家长通常这样给孩子排暑期计划:
这么规规矩矩密密麻麻的表格计划,孩子表示看着就不想过暑假了~
那么,应该怎么和孩子一起制定暑假计划呢?有哪些注意事项呢?相信看了今天的文章你会有所收获!
01)不妨把暑假分成三个阶段
时间段:暑假开始的前期
事项:放松为主
1.去乡村体验生活
2.和父母一起去旅游
3.参加学校组织的夏令营活动
阶段重点:不需要太辛苦,适当放松
时间段:暑假中期
事项:学习为主
1.制定作息时间表
2.完成暑假作业
3.报文化课辅导班要适当
4.力所能及地做家务
5.多读书
6.户外锻炼
阶段重点:不仅要读书,更要做家务
时间段:暑假后期
事项:调整为主
1.调整作息时间和心态
2.预习新内容
3.检查暑假作业
阶段重点:收心收得好,暑假才完美
02)暑假要做的6件事
1、要学生存本领
例如游泳,老师特别推荐。游泳,平时可健身,关键时候能救命,所以要上升到生存本领的高度来对待,最好在这个假期一定要学会。
如果你早已学会了,恭喜你!那就再选一项事关生存的技能吧,例如防身术之类,平时健身,关键时刻护体,特别是女生,最好要有一定的自我保护能力。
2、要练习做家务
无论女生还是男生,利用这个假期,体验一下全职保姆的角色。早晨要比父母起得早,晚上要比父母上床晚,像他们照顾你那样照顾他们的饮食起居,做好一日三餐,刷碗,擦地,洗衣服,收拾家,搞卫生等等。
这些只有亲自做过了,你才会明白:家里窗明几净,马桶光洁无味,餐桌三菜一汤的背后,妈妈爸爸有多辛苦……也许,你并不喜欢干家务,可这就是生活,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3、培养兴趣特长
例如:音乐、舞蹈、美术、体育、编导等等,只要是你喜欢的,无论哪方面的特长,要有选择地进行强化训练。
如果你在某个方面足够好,你的这一特长不仅是你一生的享受,还可以直接为你的高考助力加分,甚至成为你未来职业的一部分,何乐而不为呢?
4、要读万卷书
读书是一种高贵的生活方式,读书是改变出身,跨越阶层的最低门槛。在这个数字化、碎片化阅读的时代,你一定要静下心来读书,读小学生必读的书,特别是读经典。
5、要行万里路
“行万里路”不仅仅是指世界那么大,你得去看看,而是泛指参加社会实践。
建议还是以游学为主,除了旅游之外,城里的孩子可以去农村老家,既看望了亲人,又实地考察了农村生活,体验城乡差异。去那里亲近一下鸡鸭鹅狗、认识一下猪马牛羊,区分一下瓜果蔬菜,观察一下花花草草。
6、要陪伴家人
要陪伴爷爷奶奶,当然还有姥姥姥爷。要与他们同吃同住,至少连续一周的时间。在陪他们唠嗑的时候,你会发现,他们的兴奋点你一点兴趣都没有,你所说的,他们甚至一点都听不懂。原来,你们之间的差距已经不是简单的代沟,而是数字鸿沟。
03)暑假良好习惯的培养很重要
1、按时起居的习惯
到点就起,不赖床;到点就睡,不墨迹,天天如此,雷打不动,长此以往,就形成了生物钟,到点就醒,不用闹钟,到点就困,不用催眠,这就是生活规律,你能做到吗?
2、整理床铺的习惯
起床后,顺手把被子叠好,床单铺展,枕头放好。整理内务可是军训的一个重要科目。
3、锻炼身体的习惯
固定时间,或早上,或晚上,找个你能保证的半小时的时间,固定的场所,固定的活动方式(如跑步或跳绳等),到点就到老地方做同样的动作,这就是习惯。
4、吃饭定时定量的习惯
每天吃饭要按时,不能早一顿晚一顿,吃饭要定量,不能暴饮暴食,挑食偏食。
5、学习有计划的习惯
每天做事都要有计划,在规定的时间内做规定的事,特别是学习,要保质保量完成任务,不要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如此坚持,就是习惯。
6、睡前看书的习惯
床头放本书,熄灯前看一会,每天至少保证10分钟,看书的时候,绝对不要再看手机,平均1分钟看1页,每天看10页,一个月看300页,差不多就是一本书了,这样,一年就是12本书,3年就是30多本书,你还抱怨没有时间看书吗?
当然只让孩子自己学习是不够的,家长也应该趁着放假的时间好好陪伴孩子,以自我为榜样教导孩子树立良好的是非观观念。也许有的家长对教育孩子这件事一知半解,并不清楚如何正确引导孩子成长,那不妨去伟东云学堂听听知名育儿专家郑玉巧老师的课程,从专业角度分析应该如何育儿,培养孩子优秀品格。此外伟东云学堂还有各种免费的课程教导家长在孩子出现各种病情时该如何处理照顾,推荐家长们可以去看看。
父母是孩子最重要的老师。
父母明事理,孩子得益一生。
r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