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总是喜欢拿“顺其自然”来敷衍人生道路上的荆棘坎坷,却很少承认,真正的顺其自然,其实是竭尽所能之后的不强求,而非两手一摊的不作为。
期末考那段时间,我不可救药的喜欢上了《最好的我们》。
耿耿对余淮说,人但凡是有一丁点想放弃的念头,最后一定会放弃的,可是你没有。
因为你,是真的,喜欢物理啊。
可是我,是有多少次,想过要放弃了呢?
你要考研吗?
嗯。
你不适合生物。
我跨考。
考啥?
新闻传播。
接着回答会出现几种情况:
1.
反应半秒。
“嗯…你加油。”
2.
跨考很难。
接着一系列说明怎么难。
3.
你把研究生的路想得太窄了。
选一个好考的专业,
重点是考上。
只要是研究生你可以做很多其他的工作。
并不是说你学了这一门就一定做这一门。
4.
就算你考上了导师也不一定会重用。
你和原本就学这个专业的人差的可不只四年。
你以前没想过要走这条路吧。
别人这几年看了多少书,你看了多少书。
人家在培养文学底蕴的时候你刷的是物理化。
虽然你有那么一点点文学底子,
可是半路出家你觉得你真的能干过他们吗?
要是能,那你就拼命看。
要是不能,那就趁早放弃吧。
5.
你喜欢什么?
你做什么的时候觉得快乐。
那你就去做什么吧。
只是生活不只诗和远方,还有眼前的苟且。
你要自己想清楚。
每一条建议都很中肯,因为太过中肯所以残酷。
“那你自己心里怎么想的呢?”
我怎么想的……
我曾经想过每天一篇推文,
可是我没有。
不是我懒,
是我有时候,真的不知道写什么。
我手机便签里有无数被自己OUT的草稿,
在写到一半的时候便夭折。
连我自己都不想看,
何况他人。
我目前关注了一百多个公众号,
每天一有空闲的时间,
我唯一在做的事情就是看今天的新闻是怎么写的,
公告里推出的哪些文章能抓住读者的兴趣,
哪些标题我看一眼就想点开,
微博上有什么有趣的事情发生,
哪些东西是可以作为我的素材的。
但是每每下笔评论的时候,
我都会觉得自己的观点浅薄无知,平淡无奇。
我并没觉得自己有什么收获,
相反,我感受更多的,是自己的无知。
实力,真的远远不够。
我曾经一度陷入自我怀疑,
我不只一次想过放弃,换条路走。
但奇怪的是我每天还是在那儿做笔记。
背单词。
看新闻学和传播学的书籍。
为什么,明明每一个细胞都在跟你说,
又又,就把它当作爱好吧,干嘛非得当作职业呢。
但行动上却没有一丝一毫的打算放弃呢?
直到听见耿耿对余淮说的那段话,
我才终于懂得。
脑子里想东想西各种不自信,
但心里却坚定得任凭谁怎么劝都不听。
因为,
我是,
真的,
喜欢,
文字啊。
我又在担心什么怕什么呢。
今年6月的时候学校举办了一场个人演唱会——池来的爱。
那一夜,汪池成了嘉院女生心中的男神。
但是我记住他不是因为他的歌声,
而是因为他考上了跟自己专业完全没有关系的法学研究生。
我们都一样,大三之前忙忙碌碌,他的成功就像是给我打了一剂定心丸。
一个我很喜欢的人说过一段话:
人会长大三次。
第一次是在发现自己不是世界中心的时候;
第二次是在发现即使再怎么努力,有些事终究还得令人无能为力的时候;
第三次是在明知道有些事可能会无能为力,但还是尽力争取的时候。
或许我天生就是乌龟吧,永远追不上兔子,但是,我可以努力的当乌龟里跑得最快的那一个啊。
谢谢每天陪伴我的你们。
浏览量的每一次增加每一个赞对我来说都是鼓励。
我知道,自己还不够好。
但我一直在努力,
成为我想成为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