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日看到校园十六七写的文章《怀念那口大缸》,又值年节,这也不禁让我想起了伫立在我童年记忆里的那口大缸。
小时候没有冰箱冰柜,可是过年了家家都得置办年货,不管平时的日子多么拮据,过年是从不凑合的。总要大包小包的把年货置办齐全,才觉得像个过年的样子,才觉得没亏待自己亏待一家老小。所以为了能把那些平时不舍得吃的鱼啊肉啊存的更久些,于是每家每户几乎在院子背阴的地方都有那么一口大缸,用来存放各种年货。
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去买肉……小时候的年从腊月二十三就开始了,二十三俗称小年,是祭灶王的日子,这天是要吃饺子的,吃完饺子,年就正式拉开了它的序幕……
于是我家那口大缸就开始一天天充实起来,瓜子、糖块,炖好的鱼呀,肉啊,还有黏豆包,炸年糕,炸油饼油条,甚至还有蒸好的馒头,凡是平时不容易吃到的各种吃食都在年快到的时候储存在我家那口大大的瓦缸里。然后在上面扣一个用旧了的黑铁锅做盖子。于是几乎整个正月,这口大缸就成了我们享用美食的源头。
在大街上跑累了,回到家里便奔向那口大缸,小心翼翼揭开盖子,蹬个小板凳就去缸里掏自己喜欢的吃食,一个冻得帮帮硬的馒头或一个黏豆包,拿起来就啃,冻得最硬的时候,啃下一口就会留下两道白白的牙印,但这丝毫影响不了它的美味。有时赶上大人脾气好,就会给我把馒头在炉火上烤成焦黄色,掰开来一股面香弥漫开来,咬一口热乎乎,香喷喷,外焦里嫩,那味道真是美极了!
对小孩子来说最有诱惑力的还是糖块, 最初的糖块似乎就只有糖瓜,一种用白薯熬糖制出来的糖块,咬在嘴里很有嚼劲。后来开始有了一种五颜六色的橘子瓣糖,上面沾满了细细的糖屑。再后来才有了有着漂亮糖纸包裹的糖块。可那时糖块是只有来客人的时候才可以吃到的奢侈品,即便是在年节里也不能随便吃。于是小小的我们总会对那个放着糖的袋子充满着渴望。有时趁大人不注意就会偷偷地拿两颗,跑到没人的地方大饱口福。现在有了各种口味的且包装精美的糖果,可是却再也寻不回“偷”糖吃时那份美妙的感觉了!
可能是我出生在物质匮乏的年代的缘故吧,关于童年的记忆很多都与吃有关。我记得妈妈给我烧刚长熟的麦粒的味道;我记得地里的大蚂蚱也是极品的美食;尤其是在秋天丰收的时候,新鲜的玉米、花生、红薯、豆子……都是我们不可多得的美味小吃。现在各种各样的零食很多,有时我也会去品尝孩子们爱吃的薯片、蛋黄派、鱿鱼卷、好多鱼……可是我却吃不出它们的美味,总觉得太多的香精色素掩盖了食物本真的味道。
今年的年又已经接近尾声了,可忙忙碌碌中年似乎并没有给我留下些什么印象深刻的事情,倒是童年那口大缸至今仍鲜活地伫立在记忆的深处。是过于丰盈的物质生活迟钝了我们的神经末梢呢?还是贫乏的物质生活滋养了我们对美好生活的感恩呢?我不知道该如何回答这个问题,我只是希望让我们的生活中多留住些美丽的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