挂念了一年多的《奇葩说5》开播了,依然是最爱的一档综艺节目。这个非严肃的辩论节目既能一本正经,也能“胡说八道”。
一开始是被它的娱乐性所吸引,后来却爱上了它的包容性。
“奇葩”们在台上阐述观点时既能有理,也能有趣。观众经过认真思考后选择自己的持方,但随着正反双方短暂的辩论过程,开始怀疑自己的选择甚至改变自己的立场。这时,对总是喜欢一成不变、或坚持自我的人来说,看节目可能成为一种挑战,因为这些人总是不易被说服的。
但《奇葩说》的最终目的不是告诉你每一个选择题的正确答案、从而改变你的立场,而是鼓励人在面对不同选择时,对这份“不同”多一份包容。节目中某个新奇或开脑洞的角度能为你带来对选择、生活、人生的一些小思考,才是这个节目的初衷与灵魂。
每一朵“奇葩”都有着不同的身份背景、不同的人生经历,并极具个性。当他们在同一个舞台上进行思想碰撞、展示自己的人格魅力时,自己总因这份带着趣味性的思想自由而感动。虽然节目带着比赛性质,但观看时并没有一点输赢的竞争压迫感,反而会带着一份平和,期待从正反立场听到更多声音,感受自己所缺少的想象力和思考深度。
每次参观美术馆或参加一些艺术展时,心思不全然在作品上,会去观察其他参观者。内心在想他们真的看懂了这些艺术作品吗?知道艺术家们想表达的思想吗?还是和我一样,在疑惑是否只有自己看不懂。时不时停在一幅作品前,注目凝视,若有所思地胡乱猜测艺术家的意图。
我想,能看懂一幅艺术作品的,或许是那些能与之产生共鸣的人,即使这份共鸣有些飘渺、难以言说。正如《奇葩说》这个节目,能看懂它的,是那些与它的“包容”产生共鸣的人。正是这样的包容,让艺术和世界存在更多样的新鲜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