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话说:“人生自古伤离别”,于是,千年以前,每每分离之际,便是文人墨客的天下。他们笔画四照的写。在字里行间填充故事,穿越时光的隧道,流传着诗意的离别。
是谁一袭绯红嫁衣,车马随行,带着悲伤的故事,远走他乡。又在哪一处角落,兄长伫立远望,泪流两行。
你可知,那一身红装的女子流淌着皇室的血脉,却迫于政治的需要,沦落为待嫁的新娘,而迎风流泪的男儿则是一国之君,迫于一生天下的使命,无奈断送妹妹的人生。
送君千里,终有一别。燕燕于飞,却不知归路何在?于是,《燕燕》这首诗收藏于古籍,芬芳至今,成为了万古送别之祖。那是一份遥远的兄妹离别情殇。即将远嫁的妹妹不敢抱怨这命运的不公,而情非得已的兄长哭泣着心中的不甘与伤痛。
这种离别恨在心头,却爱在深处。试着想象,是多么深的亲情,让妹妹甘愿奉献华丽的一生。是多么沉重的痛,让兄长挥泪而歌,千年传颂。
离别是一种单纯的形式,而情感才是文字的源泉。
你看,又是谁家的妻子,手握农具,担负着宜家的重任,照料家中所有的细节,每每漫步河畔,多期待出征丈夫的归来。新陈的枝叶迷挡着生活的出路,溪水潺潺阻挡着夫妻的重逢。直至那日夜思念的人儿出现于眼前,妻子终于抑制不住奢侈的泪,也道出那心酸的怨言。
可是,短暂的相遇后又是无期的离别,后人说,这样的归去就像是一场悲喜,来去匆匆。
是啊! 要知道,对于活着的人来说,生离更加痛苦,等待是如此的煎熬。因为还有念想,还有那份再见的执着。说是离别也好,说是重逢也罢,唯有那经得住寂寞的爱才会真正的永存。
若隐若无间,似乎看见那身绿衣衬着的簧裳,而手持衣物的,却是叹气连连,泪痕重重的男人。微光下,他在苦苦追寻着与亡妻从前的时光。他在想念,一屋两人三餐的日子。可是,一把黄土湮灭了所有希望,那不是单一的离别,而是残忍的生死之别。
有多少时候,人们说着女子生来卑贱,但是那遥远的时光里,在诗句的字里行间中。消磨了男女地位的差异,表现的是丈夫无休止的思念,述说的也是那超越生死的爱恋。于是,这深深的爱幻化为千古悼亡之始,流传今世。
生死之别在这一刻显得那样的暗淡,微小。而他们之间的爱情才是那么的熠熠生辉。人生总有未完成的梦,心里记挂着,下辈子才有奔头。
三处故事,几段情愁。诗句行行,千年情殇。
《诗经》之所以称之为经典,不仅仅因为时间的久远而灿烂,而是因其一句一行都直击人们的心事。今天的我们语言太过丰富,华丽词语的背后,是如今人们情感的冷漠化,所以,我们想起那遥远的诗经,借着那最本质,最平凡的文字来给情感保留最后的温存。
我咀嚼着离人的忧伤,也留意着原始纯真的爱。这世间一忧一喜,各参两半。
离别在这世上在所难免,就像现实并不会向想象那样圆满,但是,不管是离别的人,还是等待的人,在心中都应该留有一丝盼望。
我们在这大时代下,一切都指使着我们要保持理性的念头。但是,我想说,理性从不会缺席半步,而真正需要的,是我们应该成为一个有温度的人去迎接世间的百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