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食】的目的,是将准确的、真实的、纯粹的饮食内容推给真正喜爱吃食的你。
我是裸食,愿你喜欢。
【题记】
一战后,英印人与祖国的社会变革相比逐渐落伍。当英国本地流行精致的法国菜时,英印人仍然热衷于在盛大的宴会上,将土豆泥染成鲜红色,把熟橘红色的胡萝卜染成紫色,给平淡的食物增添惊喜。在加尔各答、在轮船上、火车上、军队里等几个小环境中,英印人的烹饪残迹在印度次大陆的隐蔽角落里保存了下来。
《知·食》郑重推出《印度》连载专题,以印度料理为主题,看印度的风土人情、轶闻趣事、社会变迁……
雁过留痕,英印人离开了,印度却依然残留着英印烹饪的烟火气……
【过时的英印人饮食】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英印人没能与祖国的社会变革保持同步。在印度,他们依然住在又大又旧的平房中,由一群乖巧听话的印度仆人打理生活。社交活动有赛马集会、花园聚会、马球见面会和落伍的正式晚宴。此时的英国人,特意为晚餐穿衣打扮已变得十分少见;但在印度的英印人依然华而不实,甚至有点荒谬可笑的盛装出席,并按优先次序落座。
他们会在每天早饭前骑马,早餐后便去购物或回访朋友,此时的英印主妇们,一定会戴着草帽和手套,防止印度炎热太阳的炙烤,保持肌肤的细腻白皙。中午要么午休一会儿,以在恹恹欲睡的下午保持旺盛的精力;要么给家乡的妈妈或姐妹写信,信中写满了浓浓的思乡之情、具有东方异国情调的逸闻趣事、英印人独创的英式咖喱食谱和烹饪方法……
1919年后,英国人的开胃菜,已经移入了正式的晚餐。但英印人仍然在餐后甜点之后,享用沙丁鱼或绿辣椒调味的吐司面包。此时的英印人,热衷于错视画派的玩笑。像奥德行政长官将融化的焦糖做成逼真的比尔亚尼菜和烤肉串一样(《裸食注:焦糖烤肉串【知·食】——印度₁₇》),英印人的厨师也热衷于这种食物把戏,通过将捣碎的土豆染成鲜红色,将煮熟的胡萝卜染成紫色,给平淡的食物增添活力和惊喜。亚力克西斯·索耶喜欢把蛋糕做成野猪头的样子,或者用不同颜色的冰激凌做成羊脊肉的模样。
【轮船、火车、军队里的咖喱】
此时的英印人,很少将咖喱端上晚宴;一个刚到印度并在此生活的英国人,可能从未吃过任何咖喱。咖喱仅在英印人生活的加尔各答、轮船、火车和军队等几个小环境中保留下来。
1930年,在印度的加尔各答地区,男士们会在周末享用过美味可口的早餐后,悠闲的打高尔夫球。快到中午的时候,便在提供对虾咖喱的俱乐部里,与他们美丽的印度妻子共进午餐。部分家庭主妇会将咖喱肉汤列入早餐,尤其印度太太们和女儿们最为偏爱。在印度通往英国的轮船上,咖喱与烤肉会在晚餐时同时上桌。在火车上,没有印度教徒禁食的牛肉,以羊肉、鸡肉或蔬菜为食材的“铁路咖喱”被保留下来。(裸食注:铁路饮食【知·食】——印度₂₄)
在印度和英国的军队里,午餐咖喱搭配香蕉片、菠萝片和炸圆面包片等一起上桌,为强壮的年轻军人提供能量。1970年到1980年,英国军队依然供应点缀着葡萄干和奇异水果的黄色甜咖喱。军队和商人组织的海军,成为英印人咖喱传入英国的重要途径。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在轮船和军队的食堂中,从未出门的英国人见识了咖喱。
【印度独立后留下的英国商人】
除了在加尔各答、轮船、火车、军队等相对独立的环境中,英印人独创的咖喱得到保留;1947年印度独立后,留在印度的英国商人及他们的印度妻子,也把英印人的饮食习惯保留了下来。俱乐部生活依然继续,网球聚会上也照例供应黄瓜三明治和松糕,晚宴上依然会摆上开胃菜。苏格兰的牧师,在孟买开办了一所玛丽王后学校,在这里卡梅丽亚·潘贾比和同学们一起,专心的学习制作烘焙鱼、烘焙碎肉、豆汤、黄米饭、羊肉咖喱、椰子薄烤饼和马拉巴尔西米布丁。她们曾经以为这就是正宗的英国食物,直到去英国上大学后才发现,孩童时学习制作的印度式英国食物是一种自成一体的杂交菜肴,而并不是真正的英国食物。(裸食注:印度家厨为什么做不出地道的英国菜?)
在铁路和驿站中,保留了多筋的鸡肉和香料煎蛋。喜爱甜食的孟加拉人,接受了饴糖奶油冻和蛋糕等英式餐后甜点。在加尔各答的旅馆中,印度火车上的标准早餐是,碎肉、土豆泥肉饼或排骨,搭配用番茄酱调味的土豆条和蔬菜肉饼、几片吐司面包和一杯茶。在加尔各答的孟加拉俱乐部,依然保留着大型宴会(Burra Khana),宴会上的每位客人都在一位眼色周到的男仆服侍下,享用咖喱肉汤、洋葱咖喱鸡和橘子奶蛋羹等食物。(裸食注:英印人的奢靡宴会)虽然没有跟上英国本地社会文明改革的步伐,但英印人独特的烹饪术却由此保留并传承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