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朋友约了一起看这本,所以上一本《被讨厌的勇气》看完可,这周就看了《幸福的勇气》。
坦白讲,初步阅读过后,我觉得这本可能更适合教育从业者阅读。当然啦,我那个朋友是高中语文老师,读这本书也算是和工作相关吧。至于我,我就是随意看看啦。
这本书是上一本的青年从图书管理员之后,做了老师,用课题分离的方法,但是感觉自己教不好学生,很困惑,所以继续来请教哲人。
1.课题分离放在教育里,是放任自流吗?
阿德勒心理学认为,人都有极力逃脱无力状态不断追求进步的需求,也就是“优越性追求”。人都追求自由,追求脱离无力而不自由状态之后的“自立”。这是一种根本性的需求。教育不是“干涉”,而是“帮助”其自立。
教育的关键就在于获得这种“人格知识”,取得自立。
阿德勒心理学提出行为方面的目标和心理方面的目标。
行为目标:
(1)自立。
(2)与社会和谐共处。
而且,支撑这种行为的心理方面的目标也有以下两点:
(1)“我有能力”的意识。
(2)“人人都是我的伙伴”的意识。
当教育、指导、帮助都以“自立”为目标的时候,其入口就是尊重,唯此无他。
对于尊重得解释,引用了弗洛姆的两句话来解释:
“尊重就是实事求是地看待一个人并认识到其独特个性的能力”,“尊重就是要努力地使对方能成长和发展自己。”
尊重是鼓励之源。
不要把自己的价值观强加于人,要努力去发现那个人本身的价值,并且进一步帮助其成长发展,这才是尊重。在企图操控和矫正他人的态度中根本没有丝毫尊重。
尊重他人的兴趣——我们需要“用他人的眼睛去看,用他人的耳朵去听,用他人的心去感受”。
2.尊重和共鸣?
人并不是住在客观的世界,而是住在自己营造的主观世界里。我们必须面对的问题不是“世界如何”,而是“如何看待世界”。我们都无法脱离主观。
我们一般认为的共鸣,也就是想着“我也是一样的心情”去同意对方的意见,其实这只不过是赞同而非共鸣。共鸣是接近他人时的技术和态度。
通过你的身体力行来向他们展示什么是尊重。展示尊重这种构筑人际关系基础的方法,让他们了解基于尊重的关系。阿德勒说“怯懦会传染。勇气也会传染”。当然,“尊重”也会传染。
3.“问题儿童”五阶段
问题行为五阶段
1.称赞的要求
他们的目的始终只是“获得表扬”,进一步说就是“在共同体中取得特权地位”。他们并不是在做“好事”,只不过是在做“能获得表扬的事”。他们的生活方式(世界观)就是“如果没人表扬就不干好事”或者是“如果没人惩罚就干坏事”。
2.引起关注
好不容易做了“好事”却并未获得表扬,也没能够在班级中取得特权地位,或者原本就没有足够的勇气或耐性完成“能获得表扬的事”。此时,人就会想,“得不到表扬也没关系,反正我要与众不同。”
3.“权利争斗”
不服从任何人,反复挑衅,发起挑战,企图通过挑战胜利来炫耀自己的“力量”,并以此获得特权地位。这是相当厉害的一个阶段。
4.“复仇”
向没有认可这个无可替代的“我”的人复仇,向不爱“我”的人复仇,进行爱的复仇。
企图通过“憎恶”或者“嫌弃”来想办法建立某种联系。自残行为或者自闭症在阿德勒心理学看来也是“复仇”的一环,他们是通过伤害自己或者贬损自己的价值来控诉“我变成这样都是你的错”。
5.“证明无能”
与其认为“也许能办到”而致力其中结果却失败,还不如一开始就认定“不可能办到”而放弃更加轻松。因为这样做不用担心再次受到打击。
真正进入第五个阶段的孩子们在装傻的过程中有时甚至会被怀疑患了精神疾病。他们往往主动放弃一切,不去从事任何课题也不对事物做任何思考。并且,他们总是厌世性地拒绝一切课题和周围人的期待。
1-3阶段尊重和忽视
4阶段,第三方和专家处理
5阶段,专家也很难处理
这一切都根源于一个目的——“归属感”,也就是“确保自己在共同体中的特别地位”。
5.什么是自立?
康德,关于自立,他是这么说的:“人处于未成年状态不在于缺乏理智,而在于没有他人的教导就缺乏运用自己理智的决心和勇气。也就是说,人处于未成年状态是自己的责任。”
我们按照“他人的教导”活着很轻松,既不用思考难题又不用承担失败的责任,只要表示出一定的忠诚,一切麻烦事都会有人为我们承担。周围的大人们为了把孩子们置于“未成年状态”之中,想方设法灌输自立如何危险以及其中的种种风险及可怕。为了让其处于自己的支配之下。
父母以及教育者往往对孩子们过于干涉、过于保护,结果就培养出了任何事都要等待他人指示的“自己什么也决定不了的孩子”。最终培养出的人即使年龄上成为大人,内心依然是个孩子,没有他们的指示什么也做不了。如此一来,根本谈不上什么自立。
一旦学生们自立之后与你站在平等的立场上,你的权威就会丧失。你现在与学生们之间建立的是“纵向关系”,并且你很害怕这种关系崩塌。不仅是教育者,很多父母也潜在地怀着这种恐惧。
尊重孩子们自己的决断,并帮助其做出决断。并且,告诉孩子自己随时可以为其提供帮助,并在不太近但又可以随时提供帮助的距离上守护他们。即使他们自己做出的决断以失败告终,孩子们也学到了“自己的人生可以由自己选择”这个道理。
教育的意义,就是让人学会自立,自己的人生可以由自己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