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在微信公众号写过一篇《【道】重构的思考【1】》这篇文章,第一次在这个公众号写非实践类的 IT 分享。有同学就问我,你这个帖子的风格有点高冷啊,和以前不一样,而且内容好熟悉,是不是哪里 COPY 过来的。唔,如果 COPY 的话是不可能让看出来的,若是否定的话,我就来思考下我那篇没啥意思的文章是什么思路写的。
关于原公众号有一个关于笔者的自述,笔者主要是学习和分享,公众号的主旨也是通过分享方便快捷的技术实践,来缩短大家解决问题的效率。
不过,有同学指出此前写的文章过于浅显,加之朋友圈里面大神越来越多,也觉得需要改进思路。
由于,意识到个人学习和分享思路的局限性,有了【术】与【道】的抉择方面的思考。感觉分享好的技术实践不应该局限于实战类的实践,还应该有思想类的实践。
对于【道】类文章的分享,总是诚惶诚恐,所以写之前一定是参考了相关笔记和书籍。文章内容主要记录自身思考的过程,提取自己的理解和思考的层次。因为道理一般大家都看过,是否体会过,理解过才是叙述的核心。
比如,就这篇文章而言,它是这样写成的:
文章开头的那四问启发于《开启潜意识:看透你未知的心》这本冥想引导书里面,第七章【四只小天鹅:一念四转】中,教我们如何决策,我理解的这个改变就是一个变量,放之任何场景下决策的排除都适用。
一,假设你不作改变,会发生什么?
二,假设你作了改变,会发生什么?
三,假设你不作改变,不会发生什么?
四,假设你作了改变,不会发生什么?
于是借用到这篇文章里面:
如果重构,会发生什么?
如果重构,不会发生什么?
如果不重构,会发生什么?
如果不重构,不会发生什么?
PS:想想骆宾王当时写出《饿》那首诗的时候,是不是看到三只小鹅在水中的动态,一念四句(瞎猜)。グッ!(๑•̀ㅂ•́)و✧
当然,一念四转这种方法放之很多地方都可以借鉴的,这里把这个名词指出来希望以后对彼此可以作为一个常用的思考工具。
至于,【为什么我们总是写烂代码】和【代码感】这两个说法和概念,是我从我平时收集的 Simple Note 笔记里面复制到的,当然,我觉得【代码感】那里描述的有些欠缺,就添加了一个否定约束为必要条件——拒绝油腻和得过且过。因为咬文嚼字的话【持之以恒】和【得过且过】在表现流程上是类似的,所以要拿出来做个区分。
至于【坏代码的味道】这节标题是借用《重构 改善即有代码的设计》这本书第3章标题。当然这本书只讲了代码细节部分,而且部分观点目前来看并不怎么适用和认同,我从代码、业务、框架这三层做了个分层,从不同角度去思考。不过考虑到我要思考重构的项目涉及到公司项目,就没有做针对性展开,只是列出了一些问题名词点和实际关注点。
至于那个待续,细节部分是否拿点实例出来,还是一样的列出想法,待我考虑一波。实例更易理解和共鸣,但是篇幅会很大,不太适合在微文分享。想法又有点飘渺,毕竟是细节不好随便糊弄过去(๑°3°๑)
综上就是全部思路咯,毕竟一个小时只能想到这么多。
不过,想想按照知识的通性,基本没什么原创,大家都 COPY 了点东西,别人的思想,格言名句,好的理论,字典里的字( ¨̮ )。
窝不是大神,至始至终都是小白,以小白的历程来时不时让大家看更多的实践。所谓人生苦短,互帮互助,希望大家也能分享各自的见闻。
我分享,你关注,关注内容本身,关注【一码在手】٩( 'ω' )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