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憾事多吗?”这是高适问程监军的一句话。
在电影《长安三万里》中,由这句话引出高适、李白高低交错的生命轨迹,以及杜甫、王维、贺知章、王昌龄等这些我们在书中看到的风流人物,他们才华卓越,却大都为时代所困,每个人的人生总有憾事,但他们依然保持乐观,上下求索。
就像罗曼·罗兰所说:世界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那就是在认清生活的真相后,依然热爱生活。
大约三个小时的电影,我的心一直处于澎湃之中,在十年又十年时光的流逝中,我多次泪目,看到了高适、李白的寂寞无奈和一次次的卷土重来。
高适半生穷困坎坷,后在安史之乱的大变局中,凭借多年锲而不舍积累的智慧和才能,加官进爵,取到了功名报效了国家,后又功成身退带着一本诗集了却余生。看高适可能更像是一个励志的故事。
可我更想要讲的是李白,我们众所周知的“诗仙”,最具才华的浪漫主义诗人。
真的是少年不识李白,读懂已是中年。
李白出身商人家庭,在唐代他属于贱民,连参加科举考试的机会都没有。只能将诗作赠予官员,以求举荐。
满腹经纶、潇洒不羁的李白,行卷失败,遭遇了人生第一次挫折,醉酒黄鹤楼。在如此失意的情境下,告别高适时,他对那个木讷贫寒的高适说:“你心中的一团锦绣,终有脱口而出的一日”。他以他的善意鼓舞友人,这就是李白的品格气度。
一年后,高适去扬州找李白奔赴一年之约,此时的李白是一个日散千金寻欢作乐的公子,高适力劝李白求取功名兼济天下。我看到,此时李白正深陷空有才华报国无门的无限悲哀之中。
扬州分别不久,李白父亲去世,两个兄弟分完家产,李白分文不得,瞬间从富家公子到贫穷落魄。他去梁园找高适,此时李白的人生真正地陷入谷底。
李白的才华终于被皇帝看上,他春风得意进了朝堂,高适去长安看到那个终日醉酒的李白,不告而别。
不懂政治的李白在长安仅仅两年,仕途走到末路,被皇帝赐金放还。身着道袍的李白再次来到高适的梁园,此时他们已经年近五十。李白叹道:“人间的路走不下去,我要皈依道门。”从此以后,李白游历山川,以神来之笔写下了为世人震动的诗句。
可是,如此才名遍天下的李白,却在晚年加入了永王的阵营。电影中,高适书童问了李白,他回答:“这是我人生最后一次机会了。”何其悲哀啊!
我们被那个洒脱不羁浪漫的诗人骗了,他是修道出世的“仙人”吗?他两次入赘娶相府之女,为贵妃作诗,后又加入永王。
人生憾事多吗?如此放浪不羁的李白,终其一生左右突围,都在寻找一个摆脱阶级身份,功成名就的机会。
电影中《将进酒》的片段,有一个最生动的表现,李白醉卧江边,起了诗兴,“君不见,长江之水天上来”。他用酒壶唤起千重浪,波涛翻滚,直入仙境,然后瞬间坠下天来,我们看到的是一张衰老落寞的脸,低吟着“与尔同销万古愁。”天生我材必有用,朝如青丝暮成雪,万古愁常在,我在诗中“与尔同销”。
李白那些洒脱的诗句是真的吗?“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钟鼓馔玉不足贵”的求而不得,“低头思故乡”、“对影成三人”的寂寞,“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在反复实践后又失望的抒怀。
李白的诗,抚慰着众多盘桓于士大夫阶层边缘的人,也抚慰着如今的我们,疗人寂寞,抚慰众生。
人生的憾事总是多的,理想是在长安,通往长安的路却足有三万里。
这三万里中布满荆棘坎坷,最终你或许到了长安,如同高适,可他也遗憾自己辜负了诗书。
或许我们永远到不了长安,而这一路我终将学会与不可对抗的世界相处,达到身心的和谐自洽。
正如李白孤舟回江陵,轻舟已过---万重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