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在公交上在微信的三联周刊订阅号里看了两篇文章,一篇是关于秋日渐近,一篇是故乡与他乡。
我对秋的步伐感知的比较早,因为温度骤变,我早早换成了毛毯和厚实的外套,可我没去关注外在的秋意。大城市的秋在视觉上可能不那么明显,两旁的路边树木葱郁茂密依旧,我甚至想念乡下无边落木萧萧下的场景。文中作者对于秋多偏萧凉之感,而我是落叶萧萧和天高气爽全凭自己取舍。第二篇文章让我在公交车上湿了眼眶。
静观我近几年所写的文字,多是和乡下老家有关。也是不知什么时候起,我开始喜欢乡土文学,虽然王小波和莫言的书没看过几本,但是他们的字里行间却让我亲近,我一直以为是我长于乡村之故。今日这篇文章却解了惑,原来只因故乡已去,成了心里的一个乌托邦。我喜欢莫言的“下里巴人”,喜欢王小波的“俗言粗语”。所以近年来,我对乡下老家的感觉略微复杂,在外地时时刻牵挂着老家,但每每回到了乡下老家,却觉索然无味,视野里物是人非,感觉上时过境迁。想起评论里的一句话:没有故人,何来故乡。所以每每快要回去时近乡情怯,真正踩到了那片故土,反而无甚感觉,斯人已故,景还是那片景,故人却不在。满屋寂静,物已上尘。我只能透过如今的景象回忆想象,通过这个事物去看另一个。更何况,今年的七月初,我连最后那个故人都再也看不见了。我似乎感觉到,那个时代,连同那些记忆,真正的落幕了。它们以后真的只能存在于另外一个空间,一个不为外人所知的世界。可能还会如同时光中的纸张,渐渐泛黄老旧,记忆似文字般慢慢淡化,终将会倏尔不见吗?
但我知,当我满目苍夷,白发苍苍之际,我会透过时光看到它们,它们终将透过遥远的时间和空间,当我回归黄土之时,它们也回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