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17岁从师范毕业就进入了乡村小学教书,一教都快四十年了。
80年代的乡村小学,上学都得靠老师家访劝读。父亲那些年经常遇见天资聪颖、家境贫寒的孩子。但是,那时候上学是需要学杂费的,学生交不起学费,就得要班主任垫付。
父亲也是出身于六个孩子之家,只有他自己算跳出了农门,有了老师这份正式工作,其余的兄弟姐妹都在家务农,都等着他支援呢。
即使这样,父亲还是劝那些家境贫寒的孩子读书。因为他自己亲身经历了,贫穷家庭的孩子只有读书这一条出路。那些孩子没有学费,他给付钱读书。
有一个叫于勇元的孩子,父母都没有什么劳动能力。但是这个孩子学习勤奋刻苦,学习成绩名列前茅。上小学,就靠我父亲替他交学费。
后来小学毕业考上了县城的重点初中,父亲又帮他找初中学校,帮他减免学费。高中毕业,考上大学了,又找父亲。
父亲自己拿不出那么多钱借给他。就骑车带着我去同事家给这个学生借钱。那年我上小学二年级,我没有进同事的家门,但是我在门外听到了父亲与同事的对话:“家里有急事需要用钱,麻烦你们给周转点。”
父亲的同事跟父亲共事多年,交情甚好,很慷慨地就拿钱给了父亲。拿到钱,父亲马上带着我去送到那个学生家里。我到现在还清晰记得那个学生一家的笑容。
然后,多年过去了,再也没有那个叫于勇元孩子的音讯。后来,听这个学生同村的人说,这个学生很有出息,在广东那边当老师。最后,这个事就成了我和妈妈笑话爸爸的梗-“咦,那个被你帮过的孩子,还好吗?”
每每这样,爸爸脸一红,摆摆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