箫声/鲁先圣
最喜欢听箫声,特别是在夜深人静的时候。箫的音量并不大,但是它深沉而悠远,能够穿透人的心灵,似波涛汹涌的排浪,似浩瀚林海的松涛,似千军万马的轰鸣。
箫不适合在音乐会上演奏,箫声只适合一个人独自倾听。
如果一个人没有深厚的内涵,如果一个人喜欢世间的浮艳和热闹,如果一个人注重的是外表的形式而不是内在的美丽,就不会在箫声里找到共鸣。
人们总说文学家容易感伤,我说不是,文学家看到一枚落叶,想到的是一个季节;看到一滴水,想到的是无边的海洋;看到一粒沙,想到的是浩瀚无垠的沙漠;看到一棵草,想到的是辽阔的草原。
在文学家的眼里,从来没有静止的事物,一个刹那预示着一个生命的历史,一棵小草宣告了春天的到来,一片荒凉的山岗昭示着自然的沧桑。
“有两种东西,我对它们的思考越是深沉和持久,它们在我心灵中唤起的惊奇和敬畏就会日新月异,不断增长,这就是我头上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定律。”这句话出自德国哲学家康德的《实践理性批判》最后一章,被刻在康德的墓碑上。
叔本华说:“任何人在哲学上如果还未了解康德,就只不过是一个孩子。”多少年以来,无数的哲学家和政治家,从这句话中吸取着无穷的智慧。面对浩瀚的宇宙星空,我们是多么的渺小!面对人间社会中的道德法则,我们又是多么无知!
我们要做的,是时时刻刻的自省和自律。
我很庆幸自己从很年轻的时候就义无反顾地选择了文学之路,一生一直从事写作的事业。
经常有人问我:你写作是为了什么?是为了金钱吗?是为了名声吗?
我说:不是,我写作不是为了金钱富贵,更不是为了博取虚名。我写作是为了抵达繁花似锦的生命彼岸,是为了抵达自己的心灵,是为了洞察人世的秘密,是希望借助自己的眼睛帮助人们分清善恶。
每天的清晨,当我坐在书桌的前面,我仿佛是领到了一张人间喜剧的请柬,自己就走到了舞台的中间,担当起重要的角色。
对于我来说,没有什么比让我自由的写作更大的人生安慰。当一个个美丽的文字从键盘上流出,我感受到的是生命的快乐和从容。那一个个玲珑活现的文字,每天都为我拨开世间的迷雾叠嶂, 引领我走进辽阔的生命原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