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那么一瞬间,你是否也曾和别人一样嫌弃自己?
有那么一刻,你是否也曾对自己彻底失望?
是否开始讨厌现在的自己?来和我一起读这本《“少有人走的路”系列:给内心的小孩找个家》吧。
本书是“少有人走的路”系列图书第5本,作者是德国著名心理学医生斯蒂芬妮·斯蒂尔。
我一直很喜欢看心理类的书籍,看过《正念,此刻是一枝花》、《生命之书》、《男人来自火星,女人来自金星》、《新世界:灵性的觉醒》、《身体从未忘记》、《自控力》、《自卑与超越》等等讲述心理方面的书,把自己当做一个有心理问题的病人,通过阅读和医生对话。
个人认为《给内心的小孩找个家》这本书在心理问题方面分析的不够深入。事例列举的有些少,想用一两个经典案例说明所有问题,讲解不够细致。
读过的书中,分析方面有做的很好的,例如:在《身体从未忘记》一书中,作者几乎把所有常见的表象问题背后,有可能存在的深层次原因一一列举。特别深入的展现问题根源,并剖析所导致的后果,无论你有哪一种状况,都可以找到根源并理解它背后的原因。读起来有一步一步向问题深层次的代入感,从而一点点明白自己的问题,也能够理解他的出现,实现自愈。
其次,本书在列举方法的方面,说的也不是很清晰。不如《自控力》这类书,能将方法罗列的非常清晰,以干货的形式直接呈现。到底有几种办法,看完也不是特别清楚,只是针对问题提了一些练习。
但是,本书在大的治疗方向上,讲的很对,成年人所遇到的大多数心理问题,都是从小成长的环境影响而来。只有遇见内心的小孩,才能找到心理问题的根源,从而去解决它。
你是否和下面列举的一样?
①有时候,明知道自己脾气很大,总发脾气,因此搞砸很多事情。但还是克制不住自己的情绪,因此错过了对的人。
②有时候,面对别人气焰嚣张的挑衅,委屈到无法忍受,却还是没勇气还手。责备自己的懦弱,在事后能想象一万种可能拒绝别人的欺负,但现实却还是无能为力。
③有时候,嫌弃自己真的太无能,就是做不到想要的效果,搞砸很多事,明明很小心,却还是闯祸,对自己失望透顶。
等等这些问题,都有可能不是你本身的原因。而是内心的另一个声音,在趋势着你呢。
人在早期的少年阶段,遇到某些坏境的影响,使其对一些事情看法过于激化,并产生反抗的情绪积攒在内心,成年以后就会对这些曾经影响过ta的事更加敏感,反映更加剧烈,心理上承受的压力也更大。甚至是要承受双重压力,一重是本身所遭受的压力,另一重是内心阴影在推波助澜。
童年的经历会形成一种信念,积淀在潜意识里,深刻影响着我们的感受、感知和行为。
所以内省,是心理学家最喜欢的词语。如果能察觉到自己内心的动机、感受和想法,就可以从源头入手,深度调整自己。内省的人,能察觉自身的阴影面,所以也能更有意识地处理内心真正的感受。
说起来容易,做起来确实很难。
每个人都有四种基本心理需求:一是关系需求,二是独立和控制需求,三是快乐需求,四是自我价值及认知度需求。
在我们年幼时,父母也许并不注意孩子在这四方面的需求,孩子需求无法满足,从而导致以后性格缺陷的养成。
举例来说,孩子在关系需求方面如果遭到破坏,一种是长大后变得孤僻,拒绝与他人建立关系;另一种则是长大后建立依赖性很高的关系,过度的依赖别人。
从这个例子不难看出,一个人内心所存在的心理问题,是从小成长的环境中慢慢形成而来。我们需要做的就是慢慢的认识真实的自己,理解自己可能做出的种种反映,那都是有原因的,理解自己的过去和现在。
我看过很多的心理类书籍,大多认同从幼年找寻心理问题源头的治疗方法。一担理解自己为什么是今天这样的自己,问题也就有解开的转机了。
可以通过冥想、散步、回忆童年等等书中举例的方法,遇见内心那个满是创伤的小孩。
那个满是创伤的内心小孩,是那样的孤独、无助,是那样抑郁、软弱,ta总是觉得自己不值得别人喜爱,觉得自己是丑小鸭,觉得自己毫无价值,觉得自己太糟糕了。
所以ta总是小心翼翼,总是任人摆布,总去适应别人的想法,但还是做不好。
快去抱抱那个内心的小孩吧,一切都不是ta的错,即使再丑、性格再古怪也是个可爱的孩子啊!
学着接纳哪个不完美的自己吧,摸摸身上丑陋的伤疤,这也是自己的一部分哦,都值得被爱。
不要光揪住那些阴暗的一面了,看看自己的优点,大声的夸奖自己吧!每个人都欠自己一句对不起!你那么优秀,自己却看不到!
没有一个父母是完美的,也没有一个童年是完美的。第一次做父母,原谅他们吧,爱你的人都已经付出了全部的爱,谁都不知道自己犯的小小错误会导致什么结果。谁能故意犯错呢?原谅一切吧。
带内心的小孩回家!希望这本书会对你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