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文 | 李家小猫
最近热播短剧《我是余欢水》,一个中年男人,可以说是丧失了各方面的尊严,家庭中每天面临的是老婆的各种指责,连没买牛奶都会被数落半天,从来没有耐心听他讲哪怕一句话,顺带连孩子都瞧不起他。
工作中,任何人都可以笑话他,领导一言不合就可以让他刷厕所,曾经带他入门的徒弟也时不时在同事面前恶意嘲笑他。
别人为什么对他,他自己没有问题吗?有。曾经自信洋溢和兄弟一起准备创业斗志昂扬,因为出了一场车祸,兄弟死了,余欢水说了谎车不是他开的,从此看不起自己,变得不自信,做事唯唯诺诺,谎话连篇,这是他自己的心结。
你都自己瞧不起自己,别人怎么瞧得上你。你对待自己的方式是一面大家都能看到的镜子。你把自己置于何地就给了别人怎么对你的权利。
所以他的家人、老婆娘家人、职场所有领导同事都可以踩他侮辱他。
一、关系中的角色,解锁更多自我可能
在《被讨厌的勇气》里,有一个观点,人的一切烦恼来自人际关系。而自我在人际关系中的发展,通常会经历三个阶段,自我中心阶段、他人阶段和独立阶段。
如何变得更成熟?可能取决于我们大部分人一直被困扰的第二个阶段-他人阶段,我们如何看待自己,我们赋予自己什么样的角色定位,我们如何处理自己和他人的关系。
在这个阶段,最容易出现的情况是,把自己放到被动的位置,让他人来决定我们的行为。就是我们活在别人的评价体系中,活在别人的目光和期待中,觉得别人的评价、赞许、关心、愤怒都是最重要的事情。我们会因为没法满足别人的愿望而深深地内疚和自责,却忽视了自己的需要和价值。
这背后隐藏着一种“我应该如此”的应该思维,本质是用社会规则、他人的期待或者文化习俗代替我们自发的行动。一旦某个行为不是出于自发的,而是产生自某个“我应该如此”的观点,它就可能变成一种强迫性质的自我要求,就会逐渐偏离事情本身。
“自我”甚至来不及形成,就已经被外在的应该规则给替代了。自我成了应该规则的表达工具,而我们还以为是自己这么想、这么感受的。
同时,如果不是按照自己的期望,孩子按照父母的意思选专业择偶,员工不敢表达任何意见,完全听从领导的,最终结果不如预期,可以甩锅说,都是你们让我这么做的。这些都是不利于成长的。
任何一段关系中,我们都有一个角色。而这个角色的本质,是人和人在关系中产生的一种行为期待,是关系里的人共同达成的隐性契约。
当别人跟我们说一件事时,他对我们是有角色期待的。这种角色期待提供了行为线索,让我们不自觉地顺应,作出符合别人期待的行为。而我们所做出的这种行为,又反馈给对方,他们因此决定如何对待我们。
二、关系的互补,系统如何塑造你我
余欢水处于家庭和社会两个系统,他自己的角色也是在系统逐渐生成的 ,系统为了运作,会逐渐给系统里的人分配不同的角色,余欢水的角色是用一个个谎话试图换回自己的正面形象,而她的妻子则变成了一个抱怨和控制的角色,系统里的人慢慢习惯这个被分配的角色,角色就变得固定了。有时候,哪怕系统里的人觉得不愉快了,想要改变,也不容易,因为他要面临来自系统的种种阻力。
她的妻子可能是失望过度,从未鼓励过余欢水,也从未从内心真正关心过他为什么变成这个样子,只有指责和控制。在关系中,人与人之间的行为和角色就像一个拼图,是他们把彼此塑造成现在的样子,共同完成系统这个大拼图。
系统的改变,从来不是一个人的事,而是系统里每个人的事。当你有所改变的时候,系统会产生一定的错乱,你会遇到很多阻力。但是,这个系统最终会从混乱达到一个新的平衡,一种有更多可能的平衡,一种更利于系统中每个人自我发展的平衡。
我们要思考自己在系统里的定位,是别人赋予你的,你就接受了?还是你主动地选择了在这个系统里的角色,无论是主动还是被动,如果在一个系统里处于错位的不健康的互补关系,即便更正很难,但如果改变最终会给自己和这个系统带来更大的收益,那就值得一试,毕竟余生还长。
而我们在系统里的这个角色既是限制,也是改变的方法。
调整角色的三个方法:
- 首先,在回应对方之前要先想想,对方把我们放到一个什么样的位置和角色上?我们是否接受这个位置和角色?不被别人的期待绑架,作出理性判断回应。
- 其次,如果我们和别人相处时感到一些不舒服,就要思考,是不是我们自己的位置或者角色有问题。给予回应时,看双方的关系,决定赋予自己什么角色再行动。我们和别人相处时感到一些不舒服,仔细盘查关系定位是不是错位而导致对方的期待跟着错位,最终才引发对对方的不满意?
- 最后,如果我们对一个人有期待,不要在语言上要求他,而要像我们期待他的样子那样对他。当然,前提是我们要真诚地相信这个人有值得期待的一面。角色定位没错的话,不要硬性要求对方,我们最好先做到期待他的样子,或者说当下就要像我们期待他成为的那样子对他,而不是他成为了那个样子才那样对他,最终是靠爱和引导才会达到期待结果。
三、转折后的重生,也是心理结构的重组过程
生命的改变需要一个很大的契机,如果余欢水不是因为误诊得了癌症,不小心卷入一些迷局,他不会想要改变,想要重活一次。
重生依靠的是生命本身的创造力。这种创造力常常会在生活遭遇限制和挑战的时候迸发出来,它会和生活现实结合,让我们的人生产一些奇妙的变化。
而这种重生总是充满了意外,没有什么重生是完全规划好的,因为生命本身就不是能完全规划的。可是,重生又和我们以前的生命经历有着某种特别的联系,让一切看起来像是命中注定。
我们需要跟原先的目标分离干净,既不是想着避开原先的伤痛,也不是想着去弥补损失。只有这样,才能重新开始。
如果我们总是想着怎么弥补损失,那我们就还没从上一件事情中结束。重生需要一种容纳变化的能力,也需要我们有放下原先经历的能力。有时候,只有承认损失,我们才能真正放下,重新开始。
有一种主流观点是在说从哪里跌倒,就从哪里站起来。它背的意思是:坚持是勇敢的,而放弃是懦弱的。可有时候,我们得学着从哪里跌倒,就在哪里趴下。认了栽,承认失败,才会发现,原来可以换个地方重新来过。
放弃并不比坚持容易,它同样需要勇气。有勇气接受损失;有勇气放下旧的,开始新的;有勇气放下熟悉的,尝试不熟悉的;有勇气放弃容易的,选择艰难的。
剧情展现出荒诞的人生,余欢水最终被绑架面临死亡的时刻,在所有被绑架的人中都表现出来的人性弱点面前,余欢水看起来反而最沉着冷静,他不害怕的原因是说出了自己内心最龌龊最阴暗的地方,他终于能够面对自己。
敢于直面自己的问题,才是重生的开始,无论面对什么样的问题,这一辈子都不要活得畏畏缩缩,学会和自己相处,接纳自己并不断让自己变得更好是一生的课题,让谁失望都不能让自己失望,不要辜负自己。
重生是人生重组的过程。我们人生中腐朽的东西已经在变动中脱离了,而人生中有活力的部分被保留了下来,并进一步扩大。我们有了新的身份、新的事业、新的自我,我们重新出发,变得更加灵活和坚韧,直到下一次转变到来。
生命总是会为自己寻找出路,无论前面的阻力看起来有多强大。
人生课题的本质,其实是对矛盾的适应。人总是处于矛盾当中——自我和他人、亲密和孤独、理想和现实、生和死。如果回头看,我们会发现,在每个特定的的人生阶段,都有要面对的特定的矛盾,它们构成了生活永恒的张力。
年轻的时候,我们认定自己是某种人,后来发现不是这样;
我们觉得自己已经理解了亲密关系,后来发现也不是这样;
我们觉得自己会走上某条人生道路,后来发现还不是这样。
人就是在对以前自我的不断否定中,逐渐实现自我发展的。
不是有一个“自我”在不停地发展,随着经历的顺境逆境,增增减减。而是这个发展的过程本身,就叫“自 我”。
正如连岳所说:“耗散是事物的必然,往大里说,足够久之后,太阳燃尽,宇宙死亡,一切存在都清零。往小里说,人向死而生,瞬间百年,在时空留下的印记,无法赢过春天的一朵花。梦幻泡影。存在的意义,就在于它存在过。
我是李家小猫,欢迎关注,阅读和写作让你更性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