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0日在京发布的《中国儿童发展报告(2019)——儿童课外生活状况》(以下简称《报告》)显示,3到15岁儿童参与课外班日常化。六成儿童参与课外班,上学日5天参与课外班的累计时间为3.4小时,周末两天参与课外班的累计时间为3.2小时。每个儿童平均每年课外班的花费为9211元,占家庭总收入的比例为12.84%。
《报告》以全国10个城市和农村的14874名幼儿园、小学和初中阶段3岁至15岁儿童(或家长)的问卷调查为基础,从儿童的校外生活时间利用、课外班参与、日常作息时间、假期校外生活、校外生活评价五个方面分析其基本状况、影响因素和对儿童发展的影响。该报告以“儿童校外生活状况”为主题,通过调查、专题和案例三种研究方式,力图较为全面地呈现中国儿童校外生活状况。
儿童校外生活时间里兼顾学习与休闲
蓝皮书调查显示,在上学日,平均每个儿童的校外生活时间分配中,花费时间最多的类别是做作业(包括学校作业、课外班作业、家长布置的作业、其他作业),占时87.85分钟(其中学校作业平均占时62分钟),其次是外出游玩(45.82分钟),再次是电子产品使用时间(43.24分钟)。
在周末,占据儿童校外生活时间最多的类别是外出游玩,占时116.20分钟,与做作业总时长差不多(115.85分钟)。相较于上学日,周末学习时长略有减少,而自己玩耍、去公共场所、利用电子产品娱乐时长相应增加。可见,儿童在周末更多以休闲为主,这是与上学日校外时间利用状况最大的不同。
儿童校外生活学段特征明显,活动内容有所不同
蓝皮书指出,随着学段的提高,儿童上床睡觉时间越来越晚,起床时间越来越早,睡眠时长、室外活动和玩耍时间越来越少,做作业、使用电子产品时间越来越多,学业压力越来越大,报课外班以加强学习的目的越来越突出,独立性越来越强。
幼儿园儿童的校外生活以休闲娱乐为主,睡眠时长为9小时47分钟,室外活动时间为48.31分钟。校外生活中占时最长的分别是去小区露天场所等公共场所游玩和自己玩耍,分别是53.03分钟和39.55分钟。小学二、四年级是一个过渡时期,做作业代替外出游玩成为这一阶段儿童在上学日占时最长的校外生活事项,尤其是四年级儿童的学校作业时长达到60.51分钟;在周末,外出游玩时长虽然相对于幼儿园有所减少,但仍然排在首位。小学六年级是一个分界点,外出游玩、阅读、家庭劳动、社会学习等多项校外生活事项时长都达到顶点。初中段校外生活则主要围绕学业展开,他们到校时间最早,但离校时间最晚,在校时间最长。初中生放学后,做作业时长最多,占时123.96分钟,自由玩耍时间最少,占时18.60分钟。
儿童校外生活“影子教育”痕迹明显
“影子教育(shadow education)”是指学校正式教育的投影,也就是在东亚教育体系中普遍存在的儿童课外班现象。
调查显示,从课外班参与比例上看,儿童上学日参与学科辅导的占比最高,为66.5%,其他依次为文艺特长(58.2%)、体育特长(53.9%)、科技兴趣(35.7%),在周末也呈现类似的趋势。从课外班参与目的上看,应试教育仍然有较大影响。除提高成绩(44.39%)之外,掌握知识(32.83%)、掌握学习方法(21.00%)、培养学习习惯(17.81%)、先学有优势(10.58%)等目的也被选择。这表明,儿童参与课外班的最主要目的仍然是学习、成绩和考试,只不过越来越多的家长和儿童不再以单纯的实现升学目标(8.14%)和培优/竞赛(3.82%)为直接目标。在课外班形式上,尽管当前互联网普及程度很高,但线下课程仍然是主流,占比为71.85%;同时选择线下课程和网络课程的次之,占比24.29%;只选择网络课程的比例远远低于预期,占比仅为3.86%。可见,无论是课外班参与比例和目的,还是课外班参与形式,都说明在儿童校外生活中,“影子教育”痕迹严重。
校外生活的“影子教育”现象加重了儿童的课外负担,也降低了儿童在其他校外生活方面的质量。儿童校外生活时间是有限的,严重的“影子教育”必然会压缩其他校外生活的时间和机会。调查显示,上学日,幼儿园平均睡眠时长为9小时47分钟;小学二、四年级为9小时25分钟;小学六年级为9小时13分钟;初中为8小时。儿童睡眠低于10小时的比例,在幼儿园阶段为54.04%;中小学生睡眠不达标率为78.30%,其中,小学生睡眠不达标的比例为76.93%(二、四年级小学生睡眠不达标率为75.49%,六年级小学生睡眠不达标率为79.57%),初中生睡眠不达标的比例为80.78%。
可见,在连睡眠时间都无法保证的情况下,留给儿童自由支配的时间少之又少,这就严重压缩了他们进行休闲娱乐、自由玩耍、社会实践的机会。
儿童在上学日平均每天使用电子产品43.24分钟
在所有校外生活事项中,儿童对看抖音、动画片、快手进行娱乐(4.19分)和玩网络游戏、进行网络聊天(4.00分)的喜欢程度都达到甚至超过4分(满分为5分)。而且,随着学段的增长,儿童对各项校外生活内容的喜爱程度普遍呈逐渐下降趋势,但只有“电子游戏/网络聊天”除外,六年级和初中阶段儿童的喜爱程度显著高于其他两个学段。可见,电子产品对儿童有着巨大的吸引力。
无论是在上学日还是周末的儿童校外生活里,电子产品的使用时间都位列前三名。调查显示,儿童在上学日平均每天使用电子产品的时长为43.24分钟。在周末使用电子产品的时间更长,平均为96.27分钟,到初中阶段,电子产品的使用时间已经跃居第二位,周末时的使用时间几乎要与做作业时间持平。
但是,电子产品的过度使用并不利于儿童的身心健康。调查显示,使用电子产品时间越长的儿童,其社交技能得分、抗逆力得分越低,近视程度越高。虽然有研究表明使用电子产品并不是导致儿童视力下降的直接因素,户外活动对儿童视力的影响更大,但是电子产品对儿童的吸引力如此之大,必然会占据儿童其他校外生活的时间,尤其是室外活动时间。
研究人员建议,政府、社会、家庭、学校都要更加关注儿童校外生活,科学规划儿童校外生活时间,提高儿童校外生活质量,为儿童的健康全面发展创造更好的条件和保障。
一、要加快推进教育公平,缩小儿童校外生活质量差异。
二、要准确把握减负的科学内涵,让儿童校外生活发展更加充分。
三、要倡导科学家庭教育观,引导儿童健康校外生活。
四、要规范引导校外教育机构发展,丰富儿童校外生活资源。
五、要挖掘校外生活教育价值,加强校外教育科学研究。
六、要强化协同育人,形成全社会共同关注儿童校外生活的格局。
注:中国社会科学网、新华网、中国青年报新闻报道编辑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