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024-08-06
跳出问题看问题,才能认清真相,直面问题,解决问题。
——王纪琼
昨晚陈彦东老师直播间里一年轻妈妈连线的情景再次浮现在我眼前:妈妈连线接通的同时,大家都惊讶了,她在视频中是头朝下的。连线的妈妈自己也在不停地说:“我为啥是倒着的,我这为啥是倒着的?”陈老师也说:“就是呀,为啥是倒着呢?”我也是第一次看到这种情况。经过妈妈一阵调整终于弄正了。
连线中,这位跟着院长学了一年多的年轻的妈妈说自己家5岁的男孩子老是欺负她,然后举了一个例子:送儿子上课时告诉儿子买奶茶自己喝儿子不能喝时,儿子就给她闹,就哭。但她依然坚持买了奶茶,并给儿子说自己不可能因为儿子的哭闹就不满足自己的需求之类的话,还说觉得自家孩子欺负她。陈老师说她有受害人心理。然后陈老师问她说孩欺负自己从哪说起。妈妈说孩子发脾气时自己总是去包容他。
然后咿呀妈连进来,针对年轻妈妈提的问题向她询问了几个问题:
1 你跟着院长学了一年多提出这样的问题,我不知道你是咋学的?
2 如果一个名贵的花瓶放在电视跟前,或是放在孩子触手可得的地方,孩子不小心碰坏了,是谁的责任?(年轻妈妈说是家长的责任,然后说:“我应该背着他做他不愿意让我做的事情,是吗?”咿呀妈肯定了她的理解能力。然后接着引领她针对奶茶问题在买奶茶之前该做些什么。)
3 当年轻妈妈说孩子不尊重她时,咿呀妈让她举例(孩子给爸爸你一拳我一拳地玩时也想给她她这样玩,妈妈觉得疼,就认为孩子不尊重她。)咿呀妈问年轻妈妈:“当孩子那样做时,你知道他为什么那样吗?”然后是咿呀妈一连串的问话:“你跟院长学习一年多了,你的笔记有没有完整地抄过一遍?三天两晚的课你是从头听到尾的吗?每日一省你每天在坚持写吗?”当年轻妈妈说还没有时,咿呀妈问:“那为啥不写?”然后帮她分析孩子打她是因为不会用嘴表达,并教她面对那种情况怎么给孩子说。这都是院长课上教过的。
当一个孩子不会用嘴表达时,他就会用对抗的情绪和错误的行为来表达。
——王纪琼
接着陈老师告诉这位妈妈和孩子相处时没有找到自己作为妈妈该有的角色,要角色归位。
爸爸像爸爸,妈妈像妈妈,孩子才能像孩子。这角色归位,各归其位。
——王纪琼
陈老师还告诉她如果这些都做到位了孩子还哭闹,那就启用哭闹不安的流程。如果这招还不管用,启用打孩流程。最后陈老师告诉这位妈妈:“你欺负我,你打我,你控制我,你不尊重我等等这些语言坚决不能出现。”并解释这种语言某种意义上叫心理暗示。
陈老师看了评论区后说:“妈妈的角色颠倒了,怪不得出场时的画面是颠倒的,这真应景啊!”幽默风趣的话更让人在开心一笑的同时又有收获。
我坚信:每一个成长的快的家人肯定都是听话照做的,因为院长在课上讲了许许多多发生在我们身边的真实案例及解决方案,实操流程中具体到面对不同的问题需要怎样说的每一句话。很多时候我们是可以直接拿来用。
视频中的年轻妈妈在孩子哭闹时自认为包容了孩子,接纳了孩子的情绪。其实妈妈一直活在自己的世界里,没有考虑到孩子的感受。其实孩子的哭闹是正常的,妈妈只满足了自己的需求,没有照顾到孩子的需求,孩子心里一定在想:“妈妈都能喝为啥不让我喝?”他不会表达就只有哭闹了。
反复观看了咿呀妈和陈老师给年轻妈妈分析、指导的这段视频,受益匪浅。很多时候我也是“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真的需要持续不断地浸泡式学习,把院长教的知识、方法变成自己的自动式思维。
我又想起院长为了加深我们的印象,坐在椅子上来回滑动的情景。院长对我们真是良苦用心啊!
感谢院长,感谢陈老师,感谢心时代的小伙伴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