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带着嘟嘟绕着小区跑了一圈,又走到了那片小花园地带,今天首先映入眼帘是一大片红艳艳的木芙蓉。木芙蓉花一般都是朝开暮谢,人们形容其“晓妆如玉暮如霞”,谓之“醉木芙蓉”。
我们这儿称木芙蓉为端午花,那是因为端午前后,此花开得灿烂,与端午节气想接。端午花生命力很旺盛,不用精心呵护,只需给它一块可以生根的地方,平时的阳光雨水就可以让它蓬勃生长。农村里此花随处可见,菜园里,家门口,小河边,甚至田埂上,可能它跟蒲公英的种子传播一样,风吹到哪儿就在哪儿安家。每到傍晚跟着妈妈去菜地上浇水,那一片片的端午花与天空染红了晚霞相映衬,美丽极了。
我记忆中的端午节,是很温馨的一个传统节日。那时候不知道端午节的来历,只知道端午节有粽子吃,有难得一见的丰盛的十二红菜肴,有五彩的百索子,有兜着咸鸭蛋的蛋络子……
孩子手腕系“百索子”
端午节这天母亲要给孩子的手腕系上五色丝线编成的“百索子”,用来避邪护身。老话说:“六月六,百索子抛上屋。”是说孩子系的“百索子” ,要等到农历六月初六,才可不系。祝福孩子逢凶化吉,平安无事。因为觉得百索子特别好看,每年端午节饭还没吃完,就缠着母亲给我们系在手腕上,然后蹦蹦跳跳地出门找小伙伴们炫耀去了。
蛋络子
端午节,小孩的脖子上挂着母亲用彩线编成的网兜,网兜里装着煮熟的绿壳子咸鸭蛋,我们叫它蛋络子。因为咸鸭蛋黄有如夕阳般红,所以,寓意孩子日后的生活红红火火。那个时候如果没有咸鸭蛋,就用家里的土鸡蛋跟粽子一起下锅煮,味道比平时的清水煮鸡蛋要香得多。
端午节的盛宴“十二红”
“十二红”,寓意今后生活红红火火。十二种菜中有:炒红苋菜、拌莴苣、拌凉粉,盐水毛豆、拌黄瓜、糖渍西红柿、炒河虾、红烧肉等等。那个时候没条件买肉和虾的,就用红苋菜和韭菜一起炒,韭菜意“九”菜,十二红就容易凑成数了。菜虽少,但节日的气氛依然浓厚,一家人围着桌子,吃着笑着,其乐融融。
粽子香,香厨房
端午节的前两天,我们这里家家用长在湖边或小河边的芦叶——粽箬叶子,用翠绿的粽箬叶子把雪白的糯米裹成粽子。小时候小伙伴们经常结伴找到芦叶生长的小河边采粽叶。记得有一次,我看到宽大的粽叶上盘着一条水蛇,吓得哇哇大叫,以后再也不敢去采粽叶了。
粽子裹好后,每两只联结在一体成为一对。端午节那天,一大早,父母就在灶堂里燃起了柴火,最大一口锅放大半锅水再放粽子,还有咸鸭蛋咸鸡蛋一起下锅,等到干柴火烧完,剩下的余火慢慢把粽子煮熟,中午回来老远就能闻到阵阵诱人的粽叶清香。
我母亲是不会裹粽子的,每到端午节前一两天,父母就准备好了食材请邻居们裹,最后留点裹好的粽子给人家以表谢意。端午节经常又与农忙冲突,那个时候家里农田多,父母起早贪黑,不是忙收麦就是忙插秧,一天累下来已是精疲力尽。但他们还是抽出时间给孩子们过一个隆重的端午节,看着孩子们吃着香甜的粽子,系上漂亮的百索子,脖子上挂着咸鸭蛋,他们会由衷地露出幸福的笑脸。
过去的端午虽苦犹甜。后天又是一年端午节,还是老规矩,趁双亲健在,陪着他们,陪着家人,享受节日的温馨,享受家的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