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易在中国哲学中的地位
周易既是自然科学,也是人文科学,易经是群经之首,群经之始,是中华文化的总源头、它是诸子百家的开始。
辩证、实事求是地看易经,所谓“一阴一阳之谓道,百姓日用而不知”,易经文化潜移默化的作用确实是巨大的,它无形中塑造了中国人的七观(革命精神、道德品质、宇宙观、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科学观等七观):
1.中华民族与时偕行革故鼎新的革命精神;
2.“厚德载物”的博大胸怀和崇高的道德品质;
3.“天人合一”的宇宙观;
4.“一阴一阳之谓道”、“阴阳对立统一”的世界 观;
5.“君子以自强不息”的人生观;
6.“利用安身”的价值观;
7.以及阴阳爻就是 0 和 1、使思维与数发生联系的科学观。
二、学习周易三个意义
第一点,纠正似是而非的观念。比如:自信。人应不应该有自信,这种话不能用有或者没有来回答,《易经》讲“自天佑之,吉无不利”,是包括自信在内,但是我们中国人只讲自觉、只讲自反、自省、自律,我们从来没有讲过自信。现在年轻人太自我、太自信,恰恰缺少一些自省和对他人的观照。
第二点,理解神秘性道德性。我们可以把《易经》里面的神秘性(风水、算命、择 日、起名、符咒、八字、命理、预测、铁板神数),整个把它用现代化知识来诠释。 但是它的道德性,你是没有办法取代的,所以《易经》的道德性在今天会得到很大的发扬。
第三点,求同存异。全球化是必然的趋势。凡是全球性的活动, 都有人很激烈的抗争,这是为什么?就是缺乏对差异性的尊重。而《易经》用四个字就解决了:求同存异。我们会尊重每个地区的文化,但是我们会在这当中找出一个最大公约数,变成大同的基因,这个只有《易经》做得到。
三、周易内容
1.三个作者:
伏羲的先天八卦、周文王的后天八卦、孔子的《易传》。
2.《周易》:实际上包括《易经》和《易传》两部分。《易经》包括先天八卦,后天八卦,六十四卦,卦辞和爻辞。《易传》主要为孔子所作的十篇文章。
3.《易经》内容:共六十四卦,每卦的内容包括卦画、卦词、爻题、爻辞。形象地说,六十四卦如同著作的六十四章;卦画如同每章的序号;卦辞如同每章的题目和主旨;每卦六爻如同六个小节,爻题如同每节的序号;爻辞如同每节的内容。六十四卦共384爻,但为首的两卦乾和坤各多一爻,所以共386条爻辞。
4.《易传》内容:孔子所作易经七传十篇,又称“十翼”,是对《易经》的注释。《十翼》包括:一、彖上传(《周易》每卦有“象辞”,《彖传》就是解释“彖辞”的话),二、彖下传,三、象上传(又称“大象”),四、象下传(又称“小象”),五、系辞上传,六、系辞下传,七、文言传(文言是解释二卦经文的言语),八、序卦传,九、说卦传,十、杂卦传。
5.《易经》独特的符号系统。用阳爻“―”(一个长横)和阴爻“—”(两个短横)三个一组相叠构成八卦,六个一组相叠构成六十四卦。八卦分别象征天、地、水、火、风、雷、山、泽,以及这八种事物内涵的特质,并借由以上特质可以取类比像万事万物。
6.《易经》六十四卦的顺序。易经卦序绝非随意排列,而是象征了事物的发展过程,每卦的卦画也富有深意。首两卦乾和坤各象征天地,又不仅止于天地,抽象出了世界初始状态中纯阳和纯阴的性质。接着阴阳相荡,化生万物,接下来的一卦便是“屯”,描述了世界初生时混沌的状态……至第六十三卦为既济,其卦画是阴爻与阳爻均匀分布,并且阳爻居于奇数位(阳位),阴爻居于偶数位(阴位),意思是阴阳已发展至完全调和的平衡态,似乎世界归于静止了。但《易经》令人叹服的是以“未济”作为第六十四卦来结尾,在看似平衡的静止之后,体现出世界本质上是运动不息的。
如同六十四卦的顺序一样,每卦中六爻的顺序也反映事物在某细节发展阶段的规律,这种规律因该爻所处的卦的主旨、该爻的具体位置(从下至上六个位置中的哪一个),以及该爻的性质(阴还是阳)等因素综合而决定。
5.周易的方法论:
西方哲学认识世界的方法论是逻辑。
易经认识世界的七种方法:《文言传》的阴阳的方法;《篆传》逻辑推理的方法;《象传》形象思维的方法;《系辞传》道德的方法;《说卦传》预测的方法;《序卦传》因果的方法;《杂卦传》对比,相近、相反事物的对比。
6.二进制与六十四卦
易经中六十四卦的神秘,在十八世纪初被德国哲学家、数学家莱布尼茨完全解读。莱布尼茨在《致德雷蒙信》中指出,易经中的六十四卦图形,恰恰是他在二十多年前发明的二进制:阴爻— 就是0,阳爻―就是1。
而且:坤001;艮 001坎 010;巽 011;震 100;离 101;兑 110;乾 111;
莱布尼茨又说以0和1二数可以表示万物,一如易经中阴爻—,阳爻-生生不息,滋生万物。
000000 为六十四卦中的坤坤;
000001 为六十四卦中的坤艮;
111111 为六十四卦中的乾乾;
在乾坤谱中,周易八卦的立体坐标分别是:
乾:x=1,y=1,z=1
巽:x=1,y=1,z=0
离:x=1,y=0,z=1
兑:x=0,y=1,z=1
震:x=0,y=0,z=1
坎:x=0,y=1,z=0
艮:x=1,y=0,z=0
坤:x=0,y=0,z=0
四、《易传》的思想
《易传》包括《文言传》、《彖传》上下、《象传》上下、《系辞传》上下、《说卦传》、《序卦传》、《杂卦传》等七种十篇。诸传的内容要点如下:
1、《文言传》,共两章,分别阐发《乾》、《坤》两卦的意义。可能因为两卦 为周易哲学入门之根本,故专为衍释。
2、《彖传》,随上下经分为两篇。每卦均有一则,共六十四则,分别解释六十四卦的卦名、卦辞及一卦要旨。
3、《象传》亦随上下经分为两篇。包括《大象传》和《小象传》两类。前者 每卦一则,共 64 则,分别阐述 64 卦卦形的取象原理及其象征意义;后者每爻一则,共384 则。(乾坤两卦各多一则用九、用六文辞,故小象传也相应多了两则) 分别解释诸爻象旨。
4、《系辞传》,因其篇幅较长,自分为上下。主于通说《易》理,兼论周易作者、创作方法、成书年代、占筮原则等问题。并穿插解说 19 则爻辞的意义。
5、《说卦传》,先说八卦起源、八卦方位等问题,然后集中说明八卦的取象特点,并广引众多象例,是今天探讨易象的产生及推展的重要资料。
6、《序卦传》,分析 64 卦的编排次序,并揭示诸卦前后相承的意义。
7、《杂卦传》,另外把 64 卦分为三十二组两两相举,以精要的语言说明卦义。
五、易经看世界的四种方法论
1、象(形象思维)。“易者,象也。象也者,像也。”任何复杂的事物在特定时间、特定范畴、特定层次、特定位置上都会表现出其形象,天文、地理、人相,都是象;如果能够直观感觉到事物的形象,就可以进一步分析、体会、总结、归纳,并了解事物发展变化之规律。《易传.系辞上》说:“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变化见矣”。在易经中,象就是卦和爻体现出来的。人们常用象的方法来认识事物,所谓心随相转,是说人的象是由心决定的,心决定相貌的转换,心正、则舌头正、则五官正、 则相正。
2、数(逻辑思维)。《易经》节卦有“君子以制数度,议德行”;《系辞上》“极数知来谓之占”,;《说卦传》有“昔者圣人之作《易》也,幽赞于神明而生蓍,参天两地而倚数” 体现出周易用数来理解和把握世界的特征。数,是《周易》特有的符号和数量形 式;所谓数者,尺度分寸也。有条不紊、进退有据、乘势而起、顺势而为、借势 而雄,皆为数也。易经的数,不是数学,数学是死的,易经的数是活的。这个数是定数,是状态、是结果,是我们把握事物的依据。
3、理(哲学思维)。《易经》坤卦有“君子黄中通理,正位居体,美在其中而畅于四支,发于事 业,美之至也”;《系辞上》有“ 易简而天下之理得矣。天下之理得,而成位 乎其中矣”;《系辞下》有“理财正辞、禁民为非曰义”;《说卦传》有“和顺于道德而理于义,穷理尽性以至于命”,“昔者圣人之作《易》也,将以顺性命 之理。”理即对象数以哲学上的阐述,跟科学相近。一个人按照道理去推,他就可以未卜先知,不需要占卜就知道结果。
4、占(判断思维)。《易经》革卦有“大人虎变,未占有孚”;《系辞上》有“是故君子居则观,其象而玩其辞,动则观其变而玩其占”;《系辞下》有“象事知器,占事知来”。 占是象、数、理在社会生活,人生实践中的具体运用。易经里有很多吉凶,那就是占卜的用语。占出来的有可能是吉,有可能是凶,这并不是宿命论。易经用的最多的一个字:如。假如,如果的意思。如果这样,你会怎么样, 如果那样,你会怎么样。易经的吉凶是有条件的,可以变动的。所以,不要铁口直断。
六、易经的学习方法
易经是解开宇宙人生密码的宝典。孔子解开了密码,但几千年,我们仍是小用,或不知不用。孔子说,人能弘道,非道弘人。(《论语.卫灵公》)。
宇宙人生的三把钥匙,一把是伏羲八卦,一把是文王六十卦,一把是孔子的七传十翼。
学习易经的方法,持经通变的三个视角:
第一个是仰视,登高望远;
第二个是俯视,以物及人。
第三个方法是广角,周而复始。
年纪轻的多花一点时间读《易经》,你后面用的日子很长。年纪大的花点时间看看《易经》你才知道这一辈子你到底过得怎么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