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既难懂,又不太难懂”。
以上是本梦高二在政治科目哲学基础课堂上回答老师问时如是说。我不会忘记初次接触哲学的心情:小亢奋,持续的愉悦,有共鸣的奇怪错觉。这其实也是本梦的心里话,我一向对高深神秘的事物抱以相当的热枕,求知欲和必要的好奇心从小养成(所以喜欢研究UFO和ET),在此前就一直对哲学有兴趣,终于让我等来半年的体验机会。后来,学期结束,本梦告别系统化学习(如果高中方式课程能算的话),便有事没事地自行琢磨,构思一些自以为是的句子,发表在无人问津的空间中,聊以自慰——
“既然撬不动地球,依旧苦苦寻觅那支点?”(脱胎于阿基米德语,最早的企鹅号签名)
“我有一个梦想,就是寻找一个梦想”(这也是高中时代,当班主任问我,“你有什么梦想”时,本梦的回答)。
“谁是谁的笔,愿用一辈子只为换回你的几句话”(听说有舍友拿这句去哄女朋友,还大获芳心,很高兴?)
“命运就是一堆积木,你不去拼无异于废柴”(人生低谷期,自给自足的心灵鸡汤,至今仍然信奉)。
“铁锤与铁钉的故事告诉我们:如果没有牵挂,又哪里来的打击”(最初关于爱情,然而世间万事同样道理)。
“人生就是一个杯具,越是不满,越是要装下去”(自卑时代的悲观主义思想,早该被摈弃)。
“要么成为神话,要么成为笑话”(写作《归魂圣剑》,当时认为小说可以改变我的命运)。
……
还有很多,都是在不以写作为日常的生活里对想象力和梦想推动习惯的消耗。尽管大多可能连哲学的边都碰不到,我的态度还可能被专业从事者或者自己判断为“叶公好龙”。然而,本梦依旧喜欢保持这种对哲学冲动的兴趣,就像会欣赏某个球星的表演,但并非他的球迷一样。哲学,越是深奥,越是看起来无实用价值,本梦越为之精神。庄子、苏格拉底、叔本华、黑格尔……一个个传奇大师重量级的名字,每次看到,我都会肃然起敬。他们的作品,尽管大多看不太懂或者理解得表面至极,本梦依旧会将其收藏。毕竟光是书名和作者释放出来的气场,便足以让本梦的林府蓬荜生辉。
巨著经典以外,还有科普读物。从某个程度看,正是他们掩盖住本梦哲学上松散的关注。似乎是高三,本梦无意间买下一本名叫《非是非非》的关于悖论的书籍。“非是非非”,光听书名就给人感觉来劲,事实我当时也正是因为如此才决定“剁手”的。悖论,有趣得很,一种强调“矛盾”的哲学,极度好玩——“说谎者悖论”、“祖父悖论”、“白马非马”等等。至于具体到每个悖论如何展开,当然还要去看专业理论。不过作为哲学入门接引者,《非是非非》显然是值得推荐的。
本梦所接触的另外一本大众可读性非常高的哲学入门接引书籍,就是《哲学家都干了些什么》。邂逅在书店,一见钟情的那种。后来翻书,感觉果然不负所望,每一页都没有尿点。哲学以外,还有历史和文学,作者的文字表现力和故事技巧相当娴熟,一本书相当于蕴涵三样阅读方式,可以是哲学普及、历史常识以及小说。基本上囊括了该有的大师和哲学理论,让我这个爱好者豁然开朗,姿势大涨。
话说回来,哲学究竟有什么用呢?除了正式的研究者,其他人似乎很难拿他来当饭吃。事实却非如此,即便本梦这个比半桶水还不到的吃瓜群众,依旧能够感受到来自哲学强大的能量。无需多少研究和理论,便能开始拥抱哲学。只要把生活和现实稍微分离,让人生的简单与复杂稍微改变比例,发掘出自我精神上的优势。要知道,任何事情,战略的重要性和作用都远远高于战术,高度上的远见才是决定未来的最大因素。 所以大神们都说“哲学是科学的科学”。
然而喜欢或者学哲学并不是简单地为了如何兑现和物化,即便如此追求,也不能本末倒置,忘记根本。就像著名的抽象画们,不是想让你一眼看穿,而是要你深入理解。“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要到哪里去?”多么无关实际的问题,可是却魅力无穷,千百年来引无数英雄竟折腰。思考让人上进,哲学引导普罗大众建立起对人类智者和先知们的尊敬和热衷,这个爱好则能够使得生活不再简单,每一个细节都有无数辐射下的发现,任何事物也会建立起正式的联系。你看,这样的日常该多么有趣啊,即便我们身处每日奔波的朝九晚六平庸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