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可以不急于一时读完,甚至有的书搁了许多年再看也没关系。
许多需要多读、细读的好书,我都是直接买来看的。以至于现在,我的的书架、床底、鞋厢、衣柜全部被塞满,有时候想找点什么,要搬书搬上好半天。
这些书,我并没有都读完,很多书,买回来读后觉得没意思,就会丢在一旁,等什么时候闲着无聊再读。又或者很多书,很难读,读到一半费力费神,也会丢在一旁,静候我下一次临幸。
有朋友非常不喜欢我这种读书方式,多次批评道读书应当有始有终,迎难而上,我不以为然。
太过难读的书,可以试着读,但却不必较真,既然觉得难,那是因为水平还不到。如果花费很多时间去研究,少不得揠苗助长,得不偿失。我大一时读涂尔干的《自杀论》,囫囵吞枣,大概读了四分之三,还是读不大懂。大三重读,却觉得清楚了许多,其论证的过程,主要观点都能明白个七七八八。
书是不可能突然变简单的,只是因为在这其中的两年间,学习了统计学和社会研究方法,又阅读了相当多的同类型书籍,知识贮备得够了,读书自然水到渠成。
至于某些无聊的书,它可能真得是很无聊,不读也罢。但有的书兴许什么时候再读起就会觉得很有趣。像有本讲人际传播的《人与人的相遇》,初初读起,实在无聊,从图书馆借了三个月才翻了不到十页。但当读到关于“辩论”不是“对话”这一处时,便觉得格外生动起来,竟然拼着一口气一晚上读完了。
有人说,读书切忌浅尝即止。我却觉得,“浅尝”总比“不尝”要好,而且浅尝也是试探自己趣向的有效方法。对自己的口味,那便读下去,不合适,就再缓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