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3日学校为我们请来美国的德保罗大学的两位教授进行以学生为中心问题驱动式教学的培训,在此次培训中让我见到了美国教学方式的灵活性以及包容性。给我的启发很多。
1了解学生的需求,教师与学生共情。
2创造高参与度的学习体验。
3依据学生过去已有的经验了解世界。
4给学生挑战,改变其学习方式。
我发现这和我们新的课堂改革的某些观点不谋而合。只有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被调动,学生的思维被激活,学生的潜能被唤醒,学生的梦想被引启的时候,学习才会是真正快乐的、优质的,学生自主发展、健康成长才有可能。
其中师生共情这一点教授采取圆圈活动示范。让我们更好的理解共情。圆圈游戏中问候的方式就有碰脚踝问候,击掌问候和赞美他人等游戏方式。这种方式让每个学生都动起来,又考虑到了孩子爱动爱说的天性给孩子自由的空间。同时还锻炼了孩子的社交能力让每一个孩子在班级体都找到归属感。
由此我想到在课堂教学中我对孩子的呵斥和指责可能没有考虑到孩子的感受,当着全班同学责备孩子会让他的心灵受到创伤,同时也会让其他孩子看不起他,那么这个挨批评的孩子在以后的同学相处中可能就会处于被动,不好意思与他人交流。我们的师生关系也会变得紧张。所以以一位老师善解人意有多么的重要,与孩子共情才是健康师生关系的基础。
其实不光是游戏,在教授的课堂环节也透露着对孩子发自内心的尊重。很多老师都会有这样的苦恼,当我们课堂提问的时候,很多孩子不举手,站起来不说话,甚至是不愿意回答问题,导致场面尴尬。而这个问题在教授哪里就不是问题,他会告诉孩子:如果你不会可以告诉我“让我再思考一分钟”教师需要耐心的等他思考如果还没有答案可以求助同学或者老师。然后告诉他这并不丢人。教授是从孩子的角度出发,真正让孩子在课堂上不尴尬,不紧张。而反观我们有多少孩子在回答不出问题时我们只是面无表情的说一句“坐下吧”我们可曾想到过孩子的感受,长此以往孩子就不敢举手,甚至不想举手回答问题。可见遇到一位善解人意的老师对学生来说多么的幸运啊。
在课堂教学环节教授的演示让我这个作为学生的老师也很感兴趣。在课堂导入环节利用让学生猜一猜的游戏引出新知识,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在课堂教学中利用各种游戏调动思维,增加印象。其中的“嗡嗡”游戏类似我们的数7游戏,教授让大家站成一圈,报数,碰到3的倍数就用嗡代替。老师们都很怕说错认真数着,那孩子们更会认真听,这个游戏不光锻炼孩子们的注意力还学习了知识,真是一个妙招。
今天的数学课我就迫不及待的试验了一把。今天学习4的乘法口诀,孩子们自主编口诀之后。我就找两组同学在教室围成一圈。报数,说到4的口诀的得数时就说“呱”孩子们玩游戏的时候都聚精会神,碰到说错的同学而大家赶紧提醒,两组同学之后其他同学也纷纷举起手要尝试,这次我告诉孩子们,看看和第一组比谁用的时间短,这可激发孩子们的挑战欲望了。果然第二组比第一组时间短,下课后孩子们还自发组队比赛忘得很开心。看着这样的场景心里真是很欣慰。从孩子的角度出发了解孩子的需要,做一位善解人意的老师是我的目标。
感谢这次培训让我有了一次这么深刻的体会,同时也学到了很多教育教学方法。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会朝着做一位善解人意的老师这个目标不断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