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看得很快,白话文,非常的白话,就像一个人对另一个人讲话,话是这么说,字就这么写,少了一份精致。絮絮叨叨中,事情是讲明白了,知识也涨了,可还是觉得写作上缺了一些严谨,感觉不出大家之风范。
全书论述的重点是打假。《春秋左传》《月令》《洪范》等等有关五行说,五德说,三统说,三皇五帝三王等等传说都是假的,是秦汉时期的方士和儒生为了迎合天子,靠近政治,因为政治的需要,而凭空想象出来一些天赋异象。天子出世必得天启,会有异象出现。就像光武帝刘秀的《赤伏符》,王莽和曹丕的受禅,依靠老天的神旨,做得天衣无缝,让没有文化的老百姓相信谁做帝王是老天的指令,然而听令,拥护。一种胡神弄鬼的把戏罢了。
不过从另外一个角度看,也是有积极的一面。从文化角度看,让一些零散的中国文化串联起来,有了连续性,而且经过加工,可看性,文学性大大的增强,都是一些神话故事,看了让人娱乐,在今天看来,到不失一件好事。
还有,虽然伪,但都是一些神力的故事,让人心神安定,利于社会,利于百姓,对那时来说,也是一件好事。
更有意思的是老子,说是战国中期的人,不是孔子的老师,年代比孔子落后好多年。看完觉得新奇,不过不管什么时代的人,道理准就可以,谁是谁的老师没有多少实质性的意义,纯做娱乐。
作者用政治的观点去论述政治,总是不太好(古时的神旨也是为了政治的需要),学术里不要有政治,以纯文学者的角度去论述,不是会更好。
不过中国的文学,大多都有浓厚的政治色彩,文学为政治服务,文字就少了一些客观性和自主性。
政治也通过文学来愚民众,最后以愚民来管理整个国家。利于管理,但缺了自见,奴性代代相传,百姓的奴性年年见涨。到了19世纪处,欧洲列强在中国为非作歹,中国人处处忍,时时忍,忍到差点到了亡国的地步。忍无可忍,就无需再忍,还好中国还有有识之士。
秦汉的方士与儒生,作者认为他们造了假,骗了人,把他们捉出来,让大家明了于心,也不失一件好事。可我认为,秦汉的方士与儒生也是做了一件有意义的事,可能事情的起因并不单纯,可留给我们的结果是单纯的。
一切事情的发生,都有它存在的价值,既然发生了,这件事可能不合理,总有它发生的道理在里面,不能从事情的外围来说事,只能从这件事的自身来说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