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来到悦享听——《财务自由之路》,今天我们聊一聊《非暴力沟通》 这本书。
你听到书名的时候可能会觉得很奇怪:沟通肯定是平等对话互相协商,这就是非暴力的行为啊,难道还有暴力沟通不成?如果都动用暴力了那还能叫沟通吗?
实际上暴力沟通在我们生活中随处可见,有的时候你可能自己都没注意到就莫名其妙的陷入暴力沟通当中了,而人与人之间的对抗和冲突往往就起源于暴力沟通。
你比如说我家小小贝,有的时候她到我的房间找我玩,我正好有些事情,她就会说:“你又不陪我玩儿了,你是个说话不算数的爸爸。”你发现她开始给我贴标签儿。当然孩子我们都不会跟她计较,但是成年人这样表达你就不愿意了。
还比如你最近接个项目,时间很赶,每天都要加班很晚,结果你媳妇不高兴了,一进门她就瞪着眼睛生气地说:“你还知道回来呀?天天这么晚回家,家里什么都不管,谁知道你真是加班还是喝酒去了。”她如果这么一说你是不是也很火?本来就很累又被误解,于是你们大吵一架,这样生了一肚子气。
这种场景就是典型的暴力沟通,这还是生活中的小事;往大了说呢,包括很多国际上的贸易争端也充满了这样的暴力沟通和剧烈的冲突。但是暴力沟通不仅解决不了任何问题,还会让问题越来越严重。
《非暴力沟通》这本书,是美国一个大学的心理学博士马歇尔·卢森堡写的,他在工作中运用这套非暴力沟通理论解决过很多人的心理问题。而且除了解决个人问题以外,就连国际层面的冲突,卢森堡博士和他的非暴力沟通理论也曾经起到了重要作用。
比如为了缓和美国和巴勒斯坦之间的紧张关系,卢森堡博士应邀去巴勒斯坦做了一场演讲,当时台下的很多巴勒斯坦人就痛骂罗森堡,结果呢,卢森堡博士通过自己的非暴力沟通不仅稳住了局面,而且演讲结束后,原本痛骂他的巴勒斯坦人竟然邀请他去家中做客。像这种通过沟通来解决剧烈冲突的经典案例,会让你深深感受到沟通的巨大能量。
那今天我们主要聊平等的交流是怎么变成暴力行为的,有四个原因,分别是道德评判、进行比较、回避责任和强人所难。
道德评判的意思有点像以自己的价值观给别人贴标签。比如你很爱干净,每次上班的时候都要擦桌子。可是你同事小王对自己要求不高,基本每星期擦一次,你心里就暗暗给小王贴上了“邋遢”和“懒惰”的标签。
贴标签就是道德评判,这一刻你的偏见就产生了,这种偏见会阻碍你和同事进行平和的交流。
如果你进行平和的交流,应该怎么说呢?“小王,我发现你一个礼拜才擦一次桌子,你看咱办公室窗户不密封,灰太大,桌子上灰太多对身体也不好,你每天擦一次会更好。”如果用这样的表达方式呢,就能够体现你的关心。
但是如果你已经给小王贴上邋遢懒惰的标签,你可能会说:“小王你也太懒了,桌子这么脏能坐下去吗?赶快擦擦吧。”你发现正因为贴标签这样的道德评判让你原本的关心变成了责怪,而责怪其实也就是一种暴力行为。你发现正因为贴标签而这样的道德评判,让你原本的关心变成了责怪,这么一来道德评判就把日常交流引向暴力行为了。
像有的人一听别人在用外国品牌的产品,就给贴上“不爱国”的这个标签,当然如果你被贴上标签以后也不要愤然回击,因为这种想法的人多数都是经济条件有限的,他在生活中的选择不多所以才会有这样的认知。
也就是说这个世界上是多元的,人们各有各的衡量事物对与错的标准,你只需要找到那些能够同频的人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