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课堂里,时有这样的情况,一个孩子讲话,还未等他说完,就有孩子急着表达自己的观点;在家里家长还没说完话,孩子就开始打断说自己的。越来越多的家长教师将这样的行为称为个性化行为,觉得是对孩子的尊重,是对孩子的“自由式”教育。是真的自由吗?
在外学习的一年里,我最喜欢的老师是教授Jim。高而瘦削,一股仙家风骨。常年一双男士凉鞋,不同的是袜子的薄厚度。平时写论文,查看终身教育的相关文献,他的文章排在前面几位。
他不发脾气。当我第一次回答问题的时候,他先会问你名字,离开教室还会特别叫住你,说:Thank you.
他允许同学们(包括他自己)带零食和咖啡到课堂,可以边吃边讨论,他希望营造一种轻松的氛围。
他注重教室的空间地理位置,基本上不会一直站在教室最前面;他和学生讨论问题的时候会跪下来和坐着的学生一般高,以减轻学生与他交流的紧张和压力;他信奉批判式教学,觉得知识来自分享、讨论和教师引导。
他说:学习应当是分享,而不是竞争。
这样一位教授,他的课堂规则是——
One song, one singer。
翻译过来就是:一首歌只有一个人能唱。言下之意是其他人都要学会倾听,不能小声议论和武断插话。
即使他希望我们讨论激烈,也希望我们不要轻易打断别人的话。除非那个人自己没有认真倾听别人想法,重复别人所言,发言毫无内容。即使如此,也需要有礼貌地打断。
为什么一个人讲(包括他自己),别人要认真倾听:
1.这是高素质的尊重;
2.只有完整认真地听完别人的观点,你才能更好地提出你自己的观点。既可避免重复别人说过的,又可以有针对性地反驳批判。
3.听完别人意见的人总是从容不迫,善于接纳别人观点的人。
4.这是一种高效的讨论方式。
有时候,真正束缚的不是“上课不能随意讲话”,而是越来越多的人说“上课不能随意讲话是一种不自由”。
正如,你感觉不能随心所欲买东西真是不自由,但很有可能是那些充斥满大街、无时不刻告诫着你的广告——“自己不能随心所欲满足欲望真是不自由”——让你更心累了。
在书《正面管教》中,坐着提到,管教孩子要“和善而坚定”,管理自己的情绪,坚定自己的原则。真是一种微妙的平衡感。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