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一件小事。前月,回乡为老姆奔丧。本来农村人家因条件所限就不甚讲究,我兄长又是随性邋遢之人,再逢丧事折腾得人仰马翻,哪里还顾得上卫生整洁。院落里支一口大锅熬煮烩菜招待宾客,距大锅三五米处就是茅厕,食物与粪便,出口和进口,烟雾缭绕,臭气熏天,苍蝇飞舞,遍地狼藉,混杂成让我精神崩溃的气息。
我拿起扫帚准备清扫垃圾,姐姐见状,立刻喝止,说按照老家习俗,丧事当日是不准许清扫卫生的,说着劈头将扫帚夺去。于是一整晚,我都被这习俗和遍地垃圾折磨得痛不欲生。
因为我有洁癖。洁癖是什么,就是强悍的习惯。
《论语.学而》第二句,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一个人在家里,做人能够孝顺父母,尊敬兄长,那么走到社会上去冒犯尊长,上司的,很少见。前人解读此句,在于最后“其为仁之本也”,这是仁德的根本。而我解读不同,我要问一句为什么。为什么在家孝顺父母,尊敬兄长的人,在社会上就一定会尊重长辈和地位高的人呢?答案是习惯。
友人吴丽杰君曾经在天街设画室“海上聚仙楼”,三五好友煮酒烹茶好不快活,而我的快活是打扫卫生,拖地扫地擦拭博古架,丽杰君说我有强迫症,见不得肮脏。我在家里也是如此,地板上见不得一点污垢,一丝头发,古玩架上见不得一点灰尘,厨房里见不得一点油污。日日在家里清洁打扫,出了门去,见到污垢,习惯使然,便拿起工具要来清扫。
孔子教育弟子的方针,就是经过长期的外力约束,最终形成内在的惯性力量。就像一个人入了军营,天天排队列走正步,被褥叠得方方正正如同豆腐块,走路时两人并列三人成行,经年累月地重复,原本是外界强加的,被动做出的行为,最后会转化成内在自觉的,主动的行为。等到一日走出军营,你让他走路摇摆,内务邋遢,也是不可能的,因为他的行为已经被根深蒂固的惯性所控制。
孩童教育也是一样,一个孩子在家中,放学回家问候父母安好,对父母言语恭敬礼貌,听父母训教恭顺有礼,吃饭时端坐身姿,自己整理内务。按照孩童天性,他本该是无拘无束的,但就是因为父母长期的,强制性的,通过不间断地建立行为规范,批评过失,纠正错误,通过强加的外力约束,帮助它形成习惯。等到有一天走出家里,你让他在外面谩骂老师,羞辱同学也是不可能的,因为他的行为,也已经被根深蒂固的惯性所控制。
最近几年,家风突然火了起来,原因是家庭教育的缺失。不知哪里来一股邪风,倡导天性教育,仿佛孩子降生出来就是一尊佛,由着他的性子长,做父母的不管不教,稍加训斥管教就仿佛扼杀了孩子天性。这种理论纯属扯淡。
孩子如同幼苗,父母如同支撑幼苗的扶正器。公园苗圃中常见,树苗刚栽到泥土中,园丁用竹竿树枝做成三角支架,捆绑在树苗上,为什么这样做?这不是在限制和扼杀树苗的天性吗?因为树苗的根基太浅,枝条太嫩,还不足以抵抗风雨,你若不用支架来捆绑约束,哪怕是弱风,它也会随风倾斜,将来长成歪斜模样。
幼苗如此,孩子也是如此,他没有世界观和方法论,他需要父母和教师用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来捆绑,来约束,最后形成笔直的,不向两边歪斜的树的姿态。
通过外力强加的约束,甚至有些残忍的捆绑,扼制,让树苗始终保持笔直的成长姿态,这就是对孩子最好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