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冲动还是写作才能?
最近在读太宰治的小说。我也是最近才开始看书,所以对这位作家的写作风格和人生经历知之甚少。书中的主人公有些我不是很喜欢,书中的主张有些我也并不特别赞同,但是书中的文字我却很是喜欢。不论是阐述观点还是单纯的描述食物,不论是回忆事件本身还是诉说事件参与者的感受,书中的文字很精准,很细腻,很温暖,也很温柔。我不禁猜测:只有达到这种水平,才能用文字养活自己吧?“用文字养活自己”,这是我年少时的梦,现在我却做着与文字毫不相干的工作。
昨晚在回家的公交车上听到了甚是可爱的对话:
“你的周记写了没?我的还没有。”
“我的也没有。不着急,周二交了就行”
……
周记?什么是周记?92年老阿姨对这个词有着强烈的熟悉感,但是一时又想不起它到底为何物。啊,周记,它是区别于作文课的存在。原来不经意间我已经忘记了10年前初中和13年前小学周五下午的那个被800字作文支配的恐惧了。表面上理解,周记记录的是一周的流水账,但是如果真只是记录一周的流水账的话,就要面临被老师单独授课的危险。所以,为了免去以后的麻烦,还是要认真对待,比如一定不能少于800字,一定要言辞流畅,如果有几句精炼优美的点睛之笔还会在句子下面画上波浪线以示表扬那就是再好不过了。对于有些人,只是面对字数这一关已经如临大敌了,哪里还顾得上优美,仅是通顺已经使尽浑身解数了。周记和作文都是我喜欢的两节课,因为我总是能很轻松的达到标准,偶尔也会有几句波浪线,甚至还会得到老师的表扬。一般文章写完课还没有结束,这就是属于我自己的时间了。虽然不能出去玩,但是只是坐在座位上也有很多事情是可以做的。真是相当怀念以前每周的周五。
我一直以为我是热爱文字的,因为我在里面很快活。当每周不再要求固定的时间给我来写作,当写作这一强制要求以自主活动的形式出现,我毅然决然的抛弃了它。我以为的“热爱”不过如此。当我不再拥抱文字,文字似乎也很理智的抛弃了我。那种用贴切而又细腻的文字精准的描绘当下的心情,诉说内心感受和想法的能力,正在随着岁月的增加、阅读量的减少和鲜有的“写作”而变弱甚至消退。以前我也是满怀热血的青年,也是喜欢阅读的文艺女子,也是立志成为一个用文字养活自己的人。但是现在呢?每天被俗世烦扰,和自己对话的时间没有,也很少反思自我,即便看了书也提不起什么精神来写书评。有时甚至连书评的提纲都列好了可最后还是不了了之。脑海中很多细小的想法或许是一闪而逝捕捉不到,或许是不能将其从深度和广度上进行拓展,细小的想法依旧不成熟,我也依旧还是原来的那个我。《围城》中有一句话,“我们常把写作冲动误以为写作才能”,将或许幼稚或许细小或许有悖常理的想法变成看得到有温度的文字,才能称之为“写作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