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1岁那年开始,我便知晓自己与其他孩子不一样。别人大多拥有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而我……从来都不知道爸爸妈妈带着孩子一家几口去逛街是何种滋味。
所以,从那个时候开始,我便明白,我再也不是那个可以随意跟在父母后面要糖吃的小女孩了。亲戚朋友对我的第一印象大多是成熟懂事。呵呵,现在回想起来,“懂事”真的是对一个女孩子最差劲的评价。如果可以,谁不想做一个无忧无虑、快快乐乐、被父母捧在手心里的孩子。每一次的懂事,背后蕴藏着多少不为人知的辛酸,这种感觉,没有经历过的人不会懂。
这么多年,我逼着自己成熟懂事,少了很多小女孩应有的乐趣。无所谓后悔可言,因为那亦是我当初做出的选择。只是昨天突然在公众号看到一句话,深有感触。它说:有的人用童年治愈一生,有的人却用一生在治愈童年。
我还记得有一次,一个朋友问我:“你明明年纪不大,为什么要装作那么懂事?”那个时候我没想明白,所以当时就给了一个模糊的答案。如今再想想,“装”这个词用的还真的不太合适。真正的原因是我已经习惯了,习惯了自己给自己灌输的这个想法,习惯了遇到事情一个人去解决。懂事——已经是深入思想,深入骨髓的一种东西。
也因此,我试着去理解“大人”的不易,他们的压力以及他们的无奈。我自认为理解和尊重长辈是应当的,正如鲁迅所说:向来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揣测别人。却忘了,不是所有的人都值得我这样对待。
14岁那年,她说我拿了爷爷的药,没有放回去,将这个定义为“偷”。我不知道她哪里来的强调逻辑,只记得当时因为被误会而哭了好久。
高考失利那年,她说我根本没有努力,还浪费爸爸的钱,我没有反驳,也无力反驳,只能用第二年的结果来证明我是对的。在这件事情上,我学到了重要的一课:你可以否定别人的结果,但是你不能否定别人的努力。不了解不知道的事情不要妄下断论。
还有许多零星细碎的小事,就不便一一列举了。就在刚刚,因为我身体不太舒服,奶奶便想着帮我泡杯红糖水。这本是一件极其温馨的事情,又被她说成“装柔弱,消耗奶奶的精力之类的”。我着实不知道,她对我的误解和厌恶从何而来。
也许是这么多年损我损成习惯了,以为我真的是个软柿子。呵呵,我本着家和万事兴的原则,处处忍让,但对方却变本加厉。硬是要把在家里简单的生活过成“宫斗剧”,我又有什么办法?
写到这儿,我想起了一句话,大意是如果你讨厌一个人的话,那么你会讨厌她做的所有事情,包括她对你的善意。或许,她便是如此吧。也难怪无论我做什么,她都觉得是错的。
我向来不会主动去冒犯别人,也对她心存一丝感激。但不知道这一丝感激在她的诋毁和谩骂中可以维持到何时。
这么久了,我也习惯了对她的话充耳不闻,一只耳朵进一只耳朵出,不会让它过度影响到我。因为我知道对不值得在意的人和事,没必要放在心上,否则只会给自己增添烦恼。但有时候想想,又会为她感到可悲。
我记得夏目友人帐里面有句话,翻译成英文是这样的:I was treated by someone gentle, I know how it feels. That's why I want to be gentle.
2020年1月份,在软实力,我彻底理解了这句话的含义。因为在那里,我收获了许多温情和善意,所以更加懂得珍惜、感激以及传递的意义。
我始终相信,选择一种善意和正向的人生态度,一定能收获更多。那些始终对人充满恶意的人,只是因为他们没有被人深深地温柔以待过或者是自己选择对这种善意视而不见。
突然有许多感慨,写这篇文章记录一下。希望所有看到这篇文章的伙伴们都能积极地去发现身边的善意并以感恩的心态对待每一个人和每一件事情。
谨以此文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