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拿到《让我们一起读懂孩子》时,心里挺高兴的。作为一个天天跟孩子们打交道的人,我一直希望通过各种渠道获得科学的亲子教育知识。
我以最快的速度读完本书,又静下心来细细品味了兰海在书里提到的各种咨询案例及解决方法,当然免不了把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孩子问题代入其中,发现收获颇多。
兰海一再强调,教育是一门科学,不能仅凭经验。但是现实生活中我们看到,许多家长带孩子却完全是凭经验,这经验或来自于自己的父母、长辈,或许来自于邻居、朋友。我们常常听到这样的话:(孩子)只愁养,不愁长、(父母)能生就能带”……
这些俗语传递给我们的信息就是:孩子只要生下来了,就会慢慢长大,父母根本不用操心孩子长不好;父母只要负责生小孩就行了,至于带小孩这项技能,自然会慢慢掌握……事情果真如此吗?
看看那些因父母疏忽大意而错过良好成长机会的孩子们,我们就会慢慢了解兰海坚持“教育是一门科学”这一理念背后的原因。很多家长往往打着“爱孩子”的旗号,做着剥夺孩子成长机会的傻事,却完全不自知。
有的家长因为心疼孩子在成长道路上遭遇挫折和障碍,就提前把可能遇到的障碍替他们扫清了。父母认为,他们这么做是想方设法为孩子创造了良好环境。不这么做,他们就不忍心;只有尽全力这么做了,他们才能稍感安心。
但是这对成长中的孩子们来说,意味着什么呢?这是一种经历的缺失。且不说以后进入社会,他们完全无法想象人生原来是如此不平坦的,就是在同龄人中,这类被父母照顾太过周到的孩子,也完全无法适应生活中的一点点磨难。
他们会对父母产生强烈的依赖感,失去自主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兰海说,父母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一定要学会“忍”和“狠”。“忍”是指“父母要能够忍受孩子自己去做事,但做得一点儿也不好这个结果”;而“狠”指的则是“父母要能狠下心来不去帮助孩子打理一切”,即使你看到孩子面对困难时很迷茫,很无助,也只能在一边做引导者,而不是代办者。
孩子遇到困难时,任何父母都会心疼,也都想伸出援手,但是这只手应该起到提升孩子能力的积极作用,而绝不该是阻碍孩子成长和发展的消极作用。可悲的是,现在很多父母还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他们只想着减轻孩子的负担,没想到却剥夺了孩子成长的机会。
另外兰海认为,家庭教育中父母亲角色不同,对孩子的教育方式也极为不同,大多数孩子的日常生活教育都是由母亲负责的,但父亲的教育也不可忽视。在这方面,我们都有很深的体会,中国父亲的教育方式往往偏重简单粗暴,与大多数母亲的温柔耐心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孩子如果长期处在母亲包容一切式的教育中,也会出问题。这个时候父亲就要适时发挥作用了,但他绝不能重复母亲那一套说辞,这会让孩子感到更厌烦;也不宜对孩子进行粗暴的打骂,经常遭受打骂的孩子容易变得头脑简单,暴力冲动。
父亲应该看清问题的根本,用严肃的态度和简单的话语,指点孩子意识到自己的问题并进行反思。父亲的这种教育方式如果发挥得好,将会达到明显的效果。但这首先要求父亲能够冷静克制,并善于观察现象和思考问题。
当然,书中提到的道理大家似乎都懂,具体操作起来却很难。也许只有真正把教育当成一件大事来看,才能在心里重视孩子成长中遇到的各类问题。而这件大事,也确实是值得父母们用一辈子去学习去实践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