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我是丽妃娘娘,遇到你们,真好
今天在微信群看到这样一张照片,如图:
一位叫翁佳佳的朋友在FACEBOOK上传了一张随手拍的照片,指出中国家长在教育方面出现的问题,随后引起网友热议。
可以看出图中两个家长的做法截然相反,洋人爸爸与2个女儿之间在亲密融洽的聊天沟通;旁边的中国妈妈和儿子却在专心的各自玩手机。多数网友的讨论都围绕在中外教育的差距问题上(忽略截图中的神回复:他们只是没有购买本地流量包),你又是如何看待这个问题的呢?
我不想对图中的状态做出任何评价,因为一张图并不能说明什么问题,也许只是偶然被抓拍,但我却也想说说我看到的中国父母的常态教育。
首先,中国父母往往更倾向于“口头教育”而不是言传身教。
自己说话带脏字却要求孩子讲文明、懂礼貌;
自己调高电视音量大笑着看综艺节目却要求孩子认真写作业;
自己一直抱着手机玩个不停却要求孩子不准碰电子产品;
自己上学时成绩惨不忍睹却要求孩子考试每次名列前茅。
中国有些父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对孩子要求的近乎苛刻,口头上的教育更是从来不缺,但他们却往往忘了言传身教的重要性。孩子在很多时候都是在无意识的来学习父母的行为举止,所以,孩子的状态也直接反应了父母的素质。也可以这么说:每个熊孩子的背后都有一对让人不舒服的父母。很多父母教育的失误之处在于,自己还没有做好自己,却想教育出一个善良聪明懂礼貌的完美孩子。
其次,在中国父母眼中,成绩高于一切。
要考进前十名,才能进市重点高中;
必须要考够600分,才能读父母看中的大学;
奖学金一定要拿下,将来对找一个好工作很重要。
现在的孩子,从3岁开始,便进入幼儿园,自此要经历小学、初中、高中、大学,将近20年不间断的学校生活。父母将未来生活是否幸福都归功于成绩的高低,往往忽略了儿女品德的培养。子曰:“行有余力,则以学文”,意思是先学会做人,品德修养好了,行有余力,才可以学习文化知识。
再次,“我真的是为你好”。
周末要去学钢琴、舞蹈、美术。为什么?我是为你好啊!
要学金融,不准报别的专业。为什么?当然是为你好!
必须考公务员,加紧看书。为什么?为了你好!
找个家庭条件好的对象,听爸妈的。为什么?我真的是为你好!
将“我都是为了你好”强加于孩子的人生中,从来都不去问问孩子真正喜欢的是什么,只是所谓的为你好。但很多时候他们自己的人生都没理顺,却总想着指导别人的人生路。这样的父母自认为投入了所有的爱,可往往会适得其反,还可能让孩子在生活中越走越歪。想让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过什么样的生活,就先自己做到那样吧。
其实,中国常态的恶劣教育并不仅仅如此,像暴力解决问题、容忍错误、溺爱、满足所有购买欲等等还有很多。父母都是第一次做父母,很多时候会对孩子束手无策,于是将所有注意力都放在了孩子身上,反而忘了自我的存在。
事实证明,最简单也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做好自己。只要活出自己的精彩,孩子自然会朝着你的方向去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