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加缪的《西西弗神话》,想起小时候想的一个问题:奶奶有点老了,她会死;她有下一辈我的父母,他们也会老会死;如果我能长大生孩子,也会老会死;那不就是子子孙孙生生死死无穷无尽,一想到这种没有起始,没有终点的状态顿感一片虚无,觉得人生没劲。那活着到底是为了什么呢?我想不明白。
对人生意义的探寻是意识的觉醒
思想,就是重新学会观察世界,学会集中注意力,就是引导自己的意识,就是以普鲁斯特的方式,将每种意念、每个形象,都转化为一块福地。
带着这个问题,我一直成长,经验生活,遭遇命运。到了高中,有了一个顿悟时刻,依然记得在孤独的高中生涯里,那个顿悟“瞬间即永恒”的场景,一直苦苦追问的永远到底有多远,原来它就是此时此刻。到了大学,导师告诉我,人生本无意义,活着就是意义。
一直苦苦探寻的人生意义,直到老师在在课堂上一字一句讲出人生没有意义,我才豁然开朗,因为找到一句共鸣的话语太难。原来这不是一个人的思考,在每天早晨的通勤时间里看完了加缪的这本精神哲学随笔《西西弗神话》,更觉相见恨晚,读完有种怦然心动的感觉是怎么回事?
这本书开始读起来有点晦涩,慢读渐入佳境。虽然有很多哲学性的深度思考内容,也不乏给我们提供一个认识自身认识世界的契机。
有句歌词:多少人碌碌无为还觉得平凡可贵。如果只有碌碌无为,那么这是一种没有思想的表现,不知道为什么碌碌。如果认为平凡可贵,那一定是知道了自己的碌碌而后选择了这样的人生,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是有思想的。
在观察普罗大众,看到碌碌无为的普遍现象之后,经过自我意识引导,认识到的这种平凡可能是对世界的妥协,但也是对自己的认可。在加缪看来,这不是屈从,而是对世界荒诞的反抗。正如西西弗清醒地推着石头上山,看着它滚落下山,他沉溺于此奋斗于此,从始至终经营着自己的小世界,支配着自己的命运。这是在虚无主义的局限下超越虚无的方式。
觉醒确认的荒诞不能消解,而是与之共舞
荒诞已经一劳永逸地消解了希望,崩碎了彼岸,灭绝了上帝,它便将一切迫入对当下的聚焦之中。
有一个长辈,一直喜欢看抗战片,不管什么素材,不管谁拍的,只要能看到这类型片子,他都会专注于此。几乎他所有的空余时间都消耗在看这同一类型的片子上。我以前想不通,这有什么好看的,同样的内容,看那么多部,不还是那一段历史。看综艺看喜剧看电影它不香吗?
现在我觉得他才是活得有意义的一种诠释。说到底,看综艺看喜剧看电影和他看同种类型的抗战片又有什么不同呢?从某种程度上来说,都是对虚无的一种抗争,也是对荒诞的一种反抗。他的这种专注,也正如西西弗不停的推石头上山,目的并不是要把石头推上山,而只是推石头本身。他看抗战片的目的也不是要看完这种类型的片子,只是看本身。就像我们活着的目的不是为了死亡,而是活着本身。在这生与死之间,充盈着不能消解的荒诞,也不能解除推的这块石头负重,便只能与之共舞。
结语
加缪提出两条基本行为准则:第一,对荒诞保持清醒的意识,不回避,不躲闪,不掩饰,不美化;第二,绝不因荒诞存在而放弃人生,而是以反抗的态度逆流而上。
我们时常会没有信心,会觉得人生没有意义。但正如加缪所说,正是这无意义的人生,才更值得我们热忱以赴。即便如穆旦所说,我付出全部努力,不过是完成了普通生活。
以前看西西弗神话,只觉得这是一个悲苦绝望而毫无意义的形象,在加缪这里,看到一个全力以赴,人生充盈,探寻生命意义的悲壮形象。“曾经我也觉得人生没有意义,直到加缪的西西弗告诉我人生真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