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天听得到直播罗老师讲的孤独路线-网络式思维让我印象最很深!
附上文字部分:
我有一个大学同学毕业之后加入的保险公司,卖保险。保险公司每天早上的早会,教他们的方法,本质上就是打鸡血,就是告诉你扫楼。单元楼从一层扫到二十层,打开门,鞠个躬,开始推销自己的产品,目的感非常强。行动也不能说没有方法,为什么成功率低呢?为什么别人打电话给你推销保险的时候,你一脑门子的火气呢?
而我们公司,当我们认定是在一条新分工道路上的时候,这种行动方法和目标感恰恰不是我们需要的。我们需要的是网络型行动。
万维钢老师经营日课的第二季,开头的几篇内容,我觉得特别好。我强烈推荐公司所有同事把他第二季第一周的内容反复阅读,他讲的话题是文科生怎么胜出。他其中讲到了西方的大学生是怎么利用校友资源去找到工作的。
比如,一个美国女孩,在一个荒岛上,与世隔绝的渡过了大半年,觉得我要回归社会,她第一件事情就是跑到自己学校的校友网站上去求助,说我喜欢耐克这家公司,哪位校友可以给我提供这家公司的职业、信息,或者你认识耐克公司的哪个人,能不能介绍我认识。
校友帮校友,大概有20多个人在一天之内给她提供了形形色色的帮助。她通过这种帮助,再进一步的了解信息、搜集资料,和耐克公司的相关人结识,约出来喝个咖啡。然后再寻求进一步的帮助。
她与世隔绝大半年,跟这个社会已经断绝联系了。就是通过校友网络这么浅层的弱关系,结成了第一层网络。然后通过这层网络,再往前进一步,结成第二层网络。通过两三个月,果然求职成功,加入耐克公司。
你看我们公司门口,经常有一些朋友,打扮的很精神,来求职。一份简历,一份商业计划书就来了。这让我想起了中国式的保险推销的目的感,是一种攻山头式的行动,而不是我今天主张的网络式的行动。
还是回到这个话题,我们是一家新分工中的公司,我们想达成的任何一个目标都不是马上能够达成的。所以,网络式的行动就变得特别重要,一层一层的开拓我们的关系链,走孤独的路线,永远不要想我们马上要跟一个合作者能够说清楚我们的意图,然后拿下目标。这不可能。因为我们在新分工中。
脱不花跟我讲过张家口城市银行的一个小伙子是怎么拿下他的客户的。大家都知道,现在谁最有钱?大妈们最有钱,家里多少套房、多少存款。
这个小伙子不是一户一户的敲开大妈的门,推销自己的产品。他到张家口市各个跳广场舞的社区,拿照相机给这些大妈们拍照片,声称自己是摄影爱好者。大妈们打扮成那样,正在跳舞,当然希望有人给自己拍照片了。
拍完之后,有的大妈上来问,拍的怎么样。老太太说这个照片能不能给我。那个时候没有这么发达的网络,可以给你,这得u盘,你们家有没有电脑?老太太说有。我方不方便拿U盘给你装到电脑上。老太太欢迎。这就上门,拿U盘,装照片。装完照片就问老太太电脑好使不好使。她说不好使,小伙子说我会修,给你修修。老太太受惠于他,这个小伙子可是上过门帮过你的人,这个交情马上不一样了。
还有第三个效果,广场舞,内部也是有政治的。张老太太拍了照片,装电脑上,李老太太能受得了吗?她也得装。一来二去,用不了多少天,很迅速的就都登上了这些大妈的门,而且帮助了人家。
这个时候亮明身份,摄影爱好是业余的,主要是银行工作人员,我们这儿有什么理财产品,特别好。这就入耳入心,能听得进去。这家也买,那家也买,银行理财产品的效率就非常高。这就是我讲的网络型行动。
不要有太强的终极目标感,今天要卖什么课、拿下什么老师。没关系,我们是在新分工中。你的所有的逻辑想给一个陌生人马上讲清楚是做不到的。
最近有一个事,因为得到做的越来越好,名声越来越大,我们的用户越来越多。我们这儿上海的老师并不多。最近有一个朋友给我们推荐了一个上海的老师,是上海最著名高校中文系的系主任。
我们马上判断,只要把这个老师的课做成做好,上海的学术圈就全打开了,这是一个可以预判的结果。重点不是扫多少老师,这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取得这个节点的信任,巩固我们和他的协作关系之后,下一层的机会会自然打开。这就是我今天要讲的网络型行动。